李大远:一线砺技铸匠心

公司第三届“华北大工匠”职业技能竞赛中,采气一厂李大远斩获“采气工”金奖,被授予“华北大工匠”称号。从 “技术新兵” 到 “工匠标杆”的蜕变,是他20年如一日,把“工匠精神” 落在破解生产难题、赛场攻坚、带徒传技的具体实践。

赛场 “以战代练”,把竞赛技能变成保供 “实用武器”

“越冬生产容不得半点马虎,要把竞赛标准作为保供的常态化标准。” 李大远常说。在技能竞赛备战中,他始终将训练与生产实际需求绑定,让 “赛场标准” 直接转化为 “保供能力”。

第三届 “华北大工匠” 竞赛备战时,正值采气管理五区越冬生产准备关键期,他将训练道具换成生产常用的高压注醇管线配件,反复钻研 “割管器的力度控制”“生料带缠绕的斜角角度”等组装细节。最终,他不仅比规定时间提前2分钟完成了17 个零部件的精准组装,还总结出 “管路组装三步法”。

一线 “破题攻坚”,用匠心守护气田 “冬日暖流”

针对单井管线易冻堵的难题, 李大远主动请缨加入越冬保供组,把赛场练就的 “毫厘之功” 用在了保供关键处。

2012 年,他总结“三步调控法”,实现注醇量、注醇时间、产量的联动控制,将气井冬季生产时率从 78%提至92%。结合五区今年新井多的现状,年初,他将该方法进行了完善,完善后,13号站冬季气井冻堵次数同比减少 60%,老井日均增产 0.1 万方。同时,他还算起了“经济账”,把注醇泵从“全天常开”改为“电价低时半夜集中加注”,单井一日省电12度,一年节省约5万元。

带徒授艺 “强根骨”,把实战本领传到保供一线

“大家都会才是真保供。” 越冬生产启动前,他牵头开展 “越冬技能特训营”,直接把课堂搬到井口、站场,用最贴近实战的方式,手把手将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一线员工。

在单井现场,他倾囊相授 “听、摸、看、闻”预判冻堵四步法:通过倾听气流声变化判断生产状态;让大家徒手摸电伴热温度,练到手感误差和实际温度不超过 4℃;提醒巡检时重点观察管线表面结霜情况,提前发现管线节流问题;还特意强调 “闻” 的关键 —— 若闻到异常气味,要立刻排查。他还细化冻堵处置技巧:“管线里有‘滋滋’声,就是轻微节流,要提前加大注醇量,防止节流演变为堵塞。”在集气站,他带着员工拆解注醇泵,并演示 “快速更换技巧”,为了让大家练熟本领,他要求徒弟反复拆装注醇泵,直到泵的结构深深印在脑海中。

“金牌是新的起点。”面对荣誉,李大远格外平静:“今后我要以更高的‘工匠’标准要求自己,以更认真的工作态度扎根生产一线,为上产稳产贡献自己的力量。”(吴思楠)


信息来源: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