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第三届“华北大工匠”竞赛的领奖台上,采气二厂输气队吕晓龙手捧输气工竞赛铜奖。虽然铜奖只是“第三名”,但对吕晓龙而言,是他用六年时光,在每一个深夜巡检、每一次设备调试、每一次应急抢险中,一步步“走”出来的。
起点:从“认设备”开始,把日常磨成本能
2019年5月,吕晓龙初到杭锦旗分输站。面对密如蛛网的管线阀门,他没有慌乱,也没有好高骛远,而是沉下心来,从最基础的“认设备”起步:“这个阀门往哪边拧、那个压力表正常范围是多少、遇到报警第一步该做什么……”
两年间,他参与了十几次设备保养,处理过数次参数波动。没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是把每一个“日常”反复打磨,直到成为肌肉记忆、成为本能。他说:“先把眼前的东西弄明白,比啥都强。”
进阶:跟自己较劲,从“跟着干”到“独当一面”
2021年5月,吕晓龙调任至集中处理站。设备更复杂,工艺更精密,他主动跳出舒适区,成了老师傅身后的“跟屁虫”。
“为什么这个参数要这样设定?”“如果那样操作会怎么样?”他不断追问,不断思考。下班后,他常一个人在站区转悠,对着设备反复琢磨。
渐渐地,他从“跟着干”成长为“能独当一面干”。
淬炼:深夜险情,实战中彰显硬核担当
真正的能力,往往在危急时刻显现。
一个深夜,对讲机里传来急促的呼叫:“吕班长!二区双脱满液蒸发器差压快速上涨!”他抓起安全帽就冲了出去。按照应急处置流程,他冷静安排,差压逐渐稳定。
可对讲机再次响起:“配气区杭中高孔板管阀处疑似漏气,现场有尖锐气流声!”险情接踵而至,他转身奔向配气区,身影迅速没入设备阴影中……
那一夜,他像一名“输气战场”上的排头兵,用扎实的技能与冷静的判断,守护着站区的安全平稳。
突破:备赛冲刺,在碎片时间里“走火入魔”
今年,吕晓龙迎来职业生涯的关键挑战——“华北大工匠”竞赛。
备赛期间,杭东杭西清管作业任务突如其来。他白天穿梭于现场,精准操作每一个步骤;晚上则埋首书桌,钻研理论、消化参数,甚至利用休息间隙在分输站加练实操。同宿舍的小秦感慨:“你都学到走火入魔了,肯定能拿名次!”
最终,他不仅在厂级“雄狮杯”技能竞赛中斩获金奖,更在“华北大工匠”舞台上摘得铜奖,实现了从“一线操作工”到“行业尖兵”的跨越。
传承:从“一个人能干”到“一个班都能干”
2024年4月,吕晓龙被任命为运行二班副班长。身份转变,责任也更重。他意识到:“一个人再能干,也不如一个班都能干。”
他带着新员工一遍遍跑流程,把枯燥的操作规程转化为“如果这样,就会那样”的实战案例。短短时间内,他帮助3名新员工快速达到独立上岗标准,为班组注入持续成长的活力。
从分输站到处理站,从普通员工到副班长,从第一次独立巡检到站在“大工匠”领奖台,每一步,都踩得实实在在。正如他常说的那句:“活儿是干出来的,技术是磨出来的。”他的路径,正照亮更多像他一样,扎根一线的普通劳动者——只要踏实向前,每一步,都算数。(薛晖 姚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