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起:匠心铸“金牌”

在第三届“华北大工匠”职业技能竞赛中,刘玉起沉着应战、稳定发挥,最终斩获金牌。这枚沉甸甸的金牌,是他无数个日夜的埋头苦练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更是他用汗水浇灌技能、以专注守护安全的“匠心”写照。

精钻细研,竞赛场上显身手

赛前集训时,刘玉起将竞赛方案拆解细化,把每个考核模块都细分成几十个技术要点逐一攻克,主动给自己“加餐”。从拿尺姿势到标记速度,同一个绘图动作他要重复练上几十遍。“金牌和银牌的差距,往往就藏在这些看不见的细节里。”他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正因此,在“拆装保养截止阀”竞赛实操中,平时千锤百炼形成的肌肉记忆让他心里有底,从容应对,最终凭借对细节的精准把控,实操成绩名列前茅。

“技能提升不是一个人的事,大家共同成长,工匠精神才能传承下去。”自身进步的同时,刘玉起还利用训练后的时间,手把手地指导同事刘金鑫,连站位的角度、工具摆放顺序都一一指点。在他的帮助下,刘金鑫最终获得铜牌,他感激地说:“刘玉起不仅是我的班长,更是我技能提升的师傅。”

精益求精,守牢危化品装卸安全关

“活干细点,心里才踏实。”作为装卸班的副班长,刘玉起深知危化品装卸安全不容半点马虎。在液化气槽车充装作业中,他紧盯各个环节,从车辆进站的资质核查、设备检查,到装车时的流程确认、仪表监控,再到作业后的附件检查、装车量核对,他都在现场一一过手,仔细确认。

在一次液化气槽车入站前的安全检查中,他发现液化气槽车本体压力显示为零,随即使用便捷式取样装置再次检测,结果同样显示无余压。依据《液化石油气槽罐车安全技术规程》中“充装液化气时,槽罐车压力不得低于0.1MPa”的要求,他在和销售人员确认现场情况后,果断告知承运方驶离现场不予进站充装,避免了因压力过低可能导致的设备故障或充装混入空气等安全隐患,以严谨的规程意识守住了安全底线。他以这种“钉钉子”的精神和专业能力,为安全生产筑牢防线。

严抓细管,筑牢直接作业风险防火墙

“动火作业无小事,细节管住了,风险就控住了。”在装卸区乙烷回收临建工程的200多次直接作业中,刘玉起作为现场带班负责人和监护人,把“严细实”的作风带到了施工现场,特别是在乙烷回收工程动火连头攻坚期间,他全程盯在现场,严格落实“一点一监护”,紧盯作业的每一个步骤,确保安全措施执行到位。

在承包商管理中,他除了严格,更注重实效,一有时间他就在施工现场和承包商人员交流,了解他们对作业风险管控的看法,通过日常交流向承包商人员普及风险管控、安全管理知识,持续提升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他常说要做安全监管的“啄木鸟”,让监管有“力”更有“理”。正是这种日复一日的坚守和一丝不苟,为直接作业筑起了一道看不见却无比坚实的安全屏障。

刘玉起以对业务技能的执着钻研、对安全的敬畏守护和对同事的无私帮助,践行着工匠精神与安全责任,带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共同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孙燕庆)


信息来源: 
202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