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地中心鄂北后勤服务站,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身影:他们带着军人的深刻烙印,将军队熔炉中锻造的专业技术与过硬作风融入工作日常,于平凡岗位上书写着“退伍不褪色”的使命与担当。
李大伟:首站基地的“勤务兵”
“好的,马上到!”这句承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司令部退伍军人李大伟的工作常态。退役后,他直接投身采气二厂(原三普)工作,从驾驶员、业务员、协调员、公务用车调度到如今的基地中心鄂北后勤服务站副站长,岗位在变,但军人“不折不扣”的作风从未改变。
同事们常说,李大伟的办公椅像是“摆设”,他的身影总在现场,设备检修时,他是蹲在角落盯细节的“质检员”;协调事务时,他是跑前跑后的“联络员”;员工有需求时,他又成了随叫随到的“服务员”。那辆小电动车每天满电出发,追着他的脚步穿梭在各个业务点;手机铃声响不停,却从未听过一句“等一等”。他从不是端坐办公室的“领导”,而是鄂北站出了名的“快速适配者”,哪里有缺口,他就补在哪里;哪里有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用活络的身影撑起后勤保障的“多面屏障”。
裴旭超:基地官网的“装甲兵”
裴旭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军装甲机某师的退伍军人。作为鄂北站最年轻的维修班长,是出了名的“技术好手”。整个首站基地的地下管网,在他心里装成了一幅“活地图”,哪条是绿化管网,哪里的水管冬天容易冻裂,哪里的阀门需要重点维护,他都了如指掌。
自基地管理服务中心推行后勤业务一体化改革以来,首站的维修保障任务就以团队自主完成为主。记得一个寒冬清晨,文体活动中心的水管突然冻裂,积水迅速蔓延。裴旭超第一时间带着工具赶到现场,趴在冰冷的地面上排查漏点,双手冻得通红却浑然不觉。直到管道恢复畅通,他才直起身,搓了搓僵硬的手,又赶往下一个需要他的地方。
令狐永红:风雪中的“炮兵”
“令狐师傅,真是咱站里的‘全能王’!” 在鄂北后勤服务站,提起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军炮兵团的退伍军人令狐永红,无人不竖起大拇指。三十多年驾龄的他,从轿车、越野车到卡车以及多种特种工程车辆操作,样样精通,仿佛没有他开不了的车。
2025年初的那场大雪,让首站基地银装素裹,却也给出行保障带来了难题。当大家还在睡梦中时,令狐永红已经悄悄起身,驾驶着铲雪车出现在各个路口。寒风卷着雪粒,他却始终盯着前方的路面,一点点清理积雪、开辟通道。等同事们清晨醒来时,主干道早已畅通无阻,而他的双手和鼻头全部冻的通红,他笑着说:“军人的字典里,没有‘等靠要’,只有‘抢在前’。”
从军营战场到后勤方阵,从肩扛钢枪守护家国到扎根岗位筑牢保障线,他们始终以“永动机”的状态坚守在各自阵地。“李大伟”“裴旭超”“令狐永红”…… 这些名字背后,是华北后勤38名在岗退役军人的生动缩影,在这片平凡的岗位上,延续着军人的热血与担当。(孙苏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