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的设备“养生经”

在工程院实验中心此起彼伏的仪器嗡鸣声中,实验测试员张萍正以一套独特的“设备养生”理念,为这些科研“战友”把脉问诊。

她常说:“仪器和人一样,定期‘体检’和‘调理’才能保持最佳状态。”这位与科研设备相伴多年的实验测试员,用拟人化思维构建起精细化设备管理体系。

故障排查的中医智慧

今年2月,高压饱和仪突发“高血压”——压力值卡在20兆帕无法提升,稳压时更如“泄气的皮球”。张萍和同事们采用中医会诊模式,轮流耐心“切脉问诊”,通过交叉验证发现是加压泵内部螺杆存在工艺性微裂纹,如同人体骨骼的隐性损伤。在返厂实施“骨科手术”后,她将此次维修记入维保手册,让每一颗螺丝都有“健康档案”。

4月,渗透率仪突发“心律不齐”——低流量数显屏数据剧烈波动。在聚焦传感器校准后,张萍为设备做起了“支气管镜”:拆开气阀端口发现铁屑堵塞的“肺部淤积”,又“搭脉”进气管线,诊断出老化气管已“气血不畅”。她一边进行气路“清肺排毒”,一边更换进气管线,戏称:“仪器喘不顺气,数据能不‘心跳过速’?” 

日常养护的养生哲学

翻开张萍的养护台账,设备的“养生日程”跃然纸上:实验前为密封圈涂抹润滑剂防止“关节干涩”,用肥皂水检测气路接口的“气虚渗漏”,定期为液压系统“刮痧排毒”,清除沉积杂质。她为每台仪器定制了“健康食谱”——高压饱和仪忌频繁冷启停,渗透率仪畏粉尘潮湿低温环境,岩石力学三轴仪需“少食多餐”控制硅油补给。

“养生不能只靠药方,关键在习惯。”她将这套理念转化为标准化流程:实验前半小时的“设备热身舒展操”包含开机预热、管线捋直等;下班前的“经络梳理”,要求关闭气源释压;就连螺丝拧紧力度都被标注为“太极式柔劲”。同事们笑称:“这里的设备活得比人都讲究!”

精细养护的科研效益

张萍的“望闻问切”诊断法已融入日常管理:通过分析压力曲线“脉象”、捕捉异响“舌苔”、比对历史数据“体质”,安全诊断成功预判多起潜在故障。

地质组同事焦丹丹说:“设备‘亚健康’早被张姐化解,实验数据再没因仪器‘闹脾气’而返工。”

在张萍眼中,每一台仪器都是拥有“生命体征”的科研伙伴,而实验测试员的使命,便是用敬畏之心守护这些精密机械的“诗和远方”。(党冰华 段凌波)


信息来源: 
2025-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