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节能的征途上破土拔节

种子破土而出时,总要顶开坚硬的壳。在节能的征途中,我如同一株倔强生长的幼苗,将根系深深扎进节能降碳的土壤里。

我叫刘艳梅,在工程院安全环保节能研究所从事节能降碳技术研究, 在节能的征途上奔跑4年,不断破土拔节。

初入行业时,我面对100余项节能降碳标准法规如坠云雾,而纸质版标准携带不便、查阅困难的问题更是让我倍感掣肘。为解决此问题,我开始系统性地收集整理相关法规标准,逐步分类梳理:规章制度类40项、节能技术标准33项、节能管理标准33项、能耗计算方法标准20项等等,共计6大类192项标准文件。整整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我搭建起公司节能减排专业电子标准库,当系统界面跃出"数据库建成"的字样时,我真切地感受到:成长就是不断挑战自我、啃下一块块“硬骨头”的过程。

在公司《油气田生产系统水平衡测试》项目中,我用四十余天的时间,几乎跑遍工区每一个角落,每天带着超声波流量计在各站场间穿梭,实地测量,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曲线逐渐勾勒出取用水系统的真相。最终,查找出取用水管理问题47项,编写1套节水技术措施清单,挖掘公司节水潜力55万方/年。

参加第二届"创青春"中国青年碳中和创新创业大赛的经历至今难忘。我们历经初赛、复赛、全国半决赛和总决赛四轮选拔,历时4个多月,过五关斩六将,从5189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其中艰难和不易,只有我们团队自己清楚。比赛前夜,我转辗反侧,我们为此付出了无数个日夜的努力,组织大小讨论会10余次,参赛题目反复修改20余次,参赛材料更是改了无数遍。

从线上到线下,大家克服日常工作缠身,一路走来,实属不易。当得知获得金奖的消息时,我懂得:成长是敢于将稚嫩的想法托举到聚光灯下的勇气。这种勇气激励着我又一次走进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现场,比赛不仅让我获得了职业生涯的首次金奖奖牌,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共同奋战的友谊之情。

回望那些穿梭在工区的调研日子,以及参加“大干一百天,产量上台阶”百日攻坚的日子,这些时光在我成长的年轮里早已化作养分,时刻滋养着我。每一张能耗报表、每一份碳数据报告、每一次碳盘查,不仅是节能日常工作的缩影,更是专业精进的印证,当我参与编写的《双碳目标下油气田以“五大路径”构建节能降碳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公司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时,我听见自己拔节的声音……

节能之路道阻且长,我已褪去青涩,逐渐成长为同事口中能独当一面的青年技术骨干。未来的日子里,我愿继续以汗水为墨,以实践为笔,在能源的画卷上书写更浓重的成长印记。(刘艳梅)


信息来源: 
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