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时节,陕蒙交界的大牛地气田,苍穹辽阔,一轮红日冉冉升起。
清晨,闫吉曾拿着文件包,踏着薄雾出了门:“今天还要去D1-611井处理溢流复杂问题。”
2023年,公司推进科研人才一体化管理,来自工程技术研究院钻井工程岗的闫吉曾毅然报名,来到了采气一厂产能建设室(现石油工程部)。一年半的时间,他在作业一线指导现场钻井技术管理,优化施工方案,解决复杂井况难题,走过了百余口井。
学得深,知识结构更加系统
在工程院的十余年,闫吉曾潜心研究,撰写科研论文、授权发明专利,作为项目负责、首席,承担国家级、石化级、公司级项目30多项,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功底。
就这样,闫吉曾带着理论来到了一线。
“来到现场学习后,感觉到知识结构更加完整了。”闫吉曾说,不同于工程院只需考虑钻完井这个环节,在厂里需要考虑全业务链条的工作,从井位踏勘、搬迁安、钻完井、试气压裂,到之后投产,同时要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更关注全过程的管理。
在方案对接时,关注气井的全生命周期,这也是之前从未考虑的,“思考的更深了,也更全面了,力求从设计源头解决问题。”闫吉曾说,“了解现场全过程管理才能更好反哺于工程设计。”
干得好,广阔牛地大有作为
“在工程院驻井支撑主要以建议为先,来到这里是决策为主。”闫吉曾说。2023年12月,D66-X259井出现涌水问题时,闫吉曾判断该井可进行控压钻进,以前的做法是回填侧钻,浪费进尺增加成本,他当即下决定进行压井,后进行强钻至设计井深,保证该井顺利完井。
越来越多的井队打来电话,询问一些技术难点,感受到大家对自己越来越信任、越来越依赖,成就感也越来越强。
作为煤层气的主阵地,煤层气的高效成井至关重要。在关键时刻,厂领导将闫吉曾委以重任,派驻他担任最重要、难度最大的煤层气井井长,做好保障。全年他驻井7口近40天,解决了煤层钻井轨迹控制、钻井参数优化等系列问题,实现公司深层煤层气井高效安全成井。
留得住,在大牛地建功立业
让闫吉曾记忆深刻的是,来到采气一厂的第一天,厂里举行了欢迎会,厂领导热情、诚挚的欢迎让他心里暖暖的,对后续的工作信心满满。
近年来,采气一厂坚持系统思维与结果导向,用好“科研一体化”技术人才双向流动平台,科学规划“基层+科研”“派驻+交流”“技术共享+集智攻关”人才培养路径。针对闫吉曾这些派驻的人员,建平台,压担子,为派驻人员职业发展进行了规划,2023年底,派驻人员毛严被选聘为副主任师、闫吉曾被选聘为主任师,对于后续技术人才的发展也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在基层,点滴的小事累积在一起,就是切实的成就感,这份成就感让采气一厂成为闫吉曾的“第二个家”。谈及未来,闫吉曾说,他要留下来,用自己的专业在大牛地建功立业!(李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