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时间,累计申报专利41项,已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证书的专利22项,其中实用新型17项、发明专利5项,另外软件著作权5项。
他是李显超,监督中心青年监督,还有一个隐藏身份——专利达人。工作15年,扎根生产一线,在干中学、学中干,在实践中探索,李显超利用业余时间,将工作实际与理论相结合,获得多项国家专利。2019年7月,以他名字命名的“显超创新工作室”成立,5年来,拥有正式成员9人,业务涵盖安全、设备、QC质量、技术专利、科研成果项目等范围内的创新内容,取得了令同龄人羡慕的“成绩单”。
“其实,专利发明并不神秘,任何专利都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它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应用,边应用边完善。”李显超谈起了专利发明的心得。
岩屑录井过程中,录取操作不规范会影响录井质量。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李显超第一时间就到现场找办法,他紧盯现场一个多月,在一次与现场操作人员的沟通中受到了启发,经过层层技术突破和反复理论验证,最终研制出“自动岩屑捞取风干装置”,实现了岩屑录井现场的自动化,消除了因人为因素对岩屑录取质量的影响,保障了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并将该项研究成果申报了国家专利。
哪里有难题,哪里少不了李显超的身影。攻坚克难,已成为他最大的乐趣。
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为了准确判断地下储层,要通过取心工具获取地层深处岩芯,并在地层表面进行出心作业。传统的出心工具是使用岩芯锤敲断岩芯,易造成岩芯断面不完整,易破碎,甚至导致岩芯不能正确归位或错放位置,诱导科研人员对地下储层做出错误判断。同时也加大了低效、无效开发的概率,给公司勘探开发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有了问题就去解决,多钻研多思考,其实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难,办法总比困难多。”李显超与他的创新工作室团队,不知疲倦地查文献、查备件、看图纸,通宵达旦,数不清的现场分析会,在大家的“争吵”中技术方案越辩越优。经过深入研究,他们创新设计出“岩芯分段装置及其岩心限位座”。该装置的整体结构较为简单,通过装置两端的抓手牢牢固定岩心,使岩芯不会轻易脱落,使用机械传动的方法折断岩芯,也使岩芯折断后容易取下,使岩芯折断断面比较完整。
“岩芯分段装置及其岩芯限位座”很好的避免了影响岩芯的破碎或者错放位置引起的质量问题。也用装置的方法避免了现场的不规范操作,提高了后期科研人员认识地下储层的准确度,减少了无效的勘探开发的概率。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李显超如同一朵小苔花,扎根生产第一线,凭借“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精神以严谨求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不断追求创新,从一名懵懂的大学生成长为 “专利达人”。(袁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