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淼:将“零”变“一”, 将“一”做强

从一名石油工程技术人员,到一名安全环保技术战线带头人,董淼用了十年。这十年是董淼蜕变的十年,也是工程院安研所成长的十年。

作为油田上游企业第一个安全环保研究所,成立之初只有5人,没有珠玉在前做参照,也没有先进能学习。

这个所能干什么?能干成什么?作为负责人,呈现在董淼面前的有两条路。得过且过,无功无过?还是主动出击,全力奔跑?董淼心里清楚,主动出击有可能白忙一场,但庸庸碌碌,躺平摆烂,绝不是他的答案。于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口号应运而生:“人少,也要有大贡献;所小,也要有大作为”。

正是这句话,让董淼和团队走上了一条荆棘遍布的奋斗之路。

2017年,公司部署建立“平安华北”APP平台,安研所承接了这个重任,这让本就想在安全信息化管理方面下功夫的董淼心里乐开了花。

一年多来,董淼和支撑团队就前期试点情况反复讨论,部署每一个功能的开发运行,论证每一个参数的测试效果。大到框架搭建,小到标题用什么颜色字体,一改再改,不断追求完美。

2019年,“平安华北”终于迎来了公司全体员工的检验。

一开始,对于突如其来的“附加学习任务”大家并不理解,质疑声、抱怨声接踵而来。

面对精心打磨的宝贝得不到认可董淼心里有点挫败,但看到后台也有很多员工留言说出了自己的需求和建议,又让他振奋了起来。那段时间,他像着了魔一样,空闲时间都被“平安华北”填满,有了好的想法,第一时间就会和支撑团队沟通、部署。

“平安华北”每一次升级的背后,都是董淼绞尽脑汁、废寝忘食的结果。五年多来,“平安华北”升级了近二十次,累计登陆10648984人次(数据一直在更新)。并在国内教育培训的软件中首次实现了根据员工岗位和职责进行精准培训。

如今,“平安华北”已经成为了大家每天的必点APP,是大家工作上的帮手和学习上的伙伴。获得集团公司油田事业部和应急管理部领导的多次表扬,并获准在油田上游企业试用。

董淼常说“要把每一个项目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对待,精心孕育,耐心打磨,全心付出,信心成才。”

不光是“平安华北”,在面对气煤交叉开采这一集团公司级重大风险,董淼凭着一股子韧劲,又一次实现了从零到一、从一到优的跨越。

2014年,锦38井的套管险些被煤矿开采打穿,气煤交叉开采这一公司重大风险更加凸显,也成为了董淼的“时时放心不下”。

可是,这事全国都没干过,我们也不了解煤矿,怎么干?面对同事的疑问,董淼轻描淡写地说“该怎么干就怎么干!”

为了解决气煤交叉开采问题,董淼利用业余时间恶补煤矿开采专业知识,辗转邀请业内专家进行指导。他带领团队,不断往返石拉乌素煤矿与气田之间调研、与煤矿企业谈判,终于在技术上完美论证了交叉开采的可行性,保障了公司利益最大化。

除了不断攻关实现技术升级,将定性评价定量化,将双方安全开采协调化,董淼又想到要把这项技术形成行业标准,对双方进行更好的约束。于是,他与国内煤矿专业顶尖的高校、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经过数十次论证,组织申报《油气与煤炭矿权重叠区交叉开采安全规范》行标,成为公司牵头编制的国内首个行标。

在董淼的不懈努力下,安全风险值从最初特大风险的270降低到现在重大风险的154,气煤交叉开采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近年来,公司在重叠区钻井158口,煤矿新增5家,未发生一起交叉开采事故。他带头编写的《天然气与煤炭资源协同开采理论与关键技术》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受到油田事业部的专门下发公文通报表扬。

安全环保节能研究所,在董淼的带领下,如今已经是一个涵盖HSE监管、安全、环保、节能研究四大专业方向的15人专业化队伍,在实现公司HSE自主管理道路上也必将作出更大贡献。

未来之路,还会有“零”要突破,但董淼坚信,只要有目标,跑起来,一定能将一个个“零”变成“一”,将“一”做精做强!   (王璇  刘艳梅)


信息来源: 
2024-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