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清晨,天色未亮,采油一厂二连盆地达来苏木南、额热区块驻外项目组的HSE监督管理员许波,已乘车前往达来苏木南现场。自2023年8月加入驻外项目组,他每天都在达来苏木南、额热、井场之间奔波,排查隐患、解决问题,这便是他的工作日常。
许波2004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红河、泾河等区块工作,如今是二连盆地达来苏木南、额热区块驻外项目组的一员。虽然工作岗位有所变化,但他始终致力于保障油田生产。
勇挑重担,从“技术通”到“解难通”
2023年7月,采油一厂全面接收二连盆地达来苏木南、额热区块的管理,8月份驻外项目组正式成立。许波从泾河区块生产信息室主任转变成驻外项目组的HSE安全监督管理员,看似两个完全“跨界”的岗位,他却成功在两者搭建起高效链接的桥梁,实现了从“技术通”到“解难通”的转变。
二连区块属前期合作开发,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下辖达来苏木南、额热两个区块。区块矿权面积427.14平方公里,探明储量250万吨,是推动公司增储上产的接续阵地。这里气候干燥,是广阔的草原牧场,人迹罕至,自然环境极为恶劣。
“这里有太多我需要学习的东西了!”抱着“补短板、强弱项”的心态,许波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当时的项目组仅有两人,主要负责保护区块、维护矿权、确保安全环保,并测试区块内产能情况。到达二连盆地后,许波按照采油一厂的部署安排,立即前往现场踏勘,通过实地摸排,了解生产条件,建立设备台账。同时,根据下达的15口井的试产要求,结合各井的实际情况,编制试产计划并组织实施。
“生产现场紫外线强烈,风沙大,没有稳定的大电供应,没有社会依托,生活必需品也极度匮乏……”面对生产现场地处偏远、人员稀少、驻地条件恶劣等诸多客观问题,许波没有丝毫退缩。没有大电,他就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用单缸柴油机机抽来维持生产;没有生活必需品,他就亲自开车到90公里外的二连采购;尽管强烈的紫外线和风沙给他带来皮肤晒伤、眼睛不适、呼吸道问题等困扰,但许波和同事们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和积极的心态,努力克服恶劣环境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不适,坚守岗位,持续工作。
2023年8月28日,S1-11 井顺利复产,但开抽后,牧民、前期合作公司人员、地方执法部门等多次来到现场阻挠。许波想方设法协调,多次前往牧民家走访,耐心讲解政策、了解诉求。
“那段时间,许波每天独自开车往返200余公里,白天在现场录取相关资料,晚上回到驻地还要填写相关报表,中午只能以方便食品果腹,每天工作时长超过15小时,回到驻地时常常疲惫不堪,但他从未有过一句抱怨……”采油一厂副总工程师高峰对许波赞不绝口。
经过多次沟通协调,生产终于恢复正常。许波和同事在短短的一周内,顺利完成5口井试产,累计产液120.28方,累计产油27.3吨。测试结果显示,5口井日产油能力6.65吨。他们还及时组织将油水倒运至采油管理五区,以最小的投入为单位带来了最大的收益。
油地协调,从不喜欢到接受“奶茶文化”
“要挨家挨户往牧民家里沟通。如果处理不及时、不妥当,可能会再次发生牧民堵、断路等诸多问题,后续工作就会经常遇到阻碍。”许波说,“为了和当地牧民搞好关系,我从不喜欢喝奶茶到逐渐接受了‘奶茶文化’。”
刚解决完油地关系问题,随后又迎来了更棘手的问题——额热区块5口井井口溢流。为此,许波迅速了解情况,查找资料后发现,由于额热区块在2013年坤翔公司解除合作协议后,现场长期无人管理,生产期间采用注蒸汽热采工艺,导致油井套管损坏,井筒未做相关治理措施,从而造成井口溢流油污严重。
面对这重重困难,他调整心态,立即采取措施,一方面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尽快安排施工单位组织人员到场,另一方面联系油泥转运队伍,做好转运准备工作。他还亲自前往牧民家里,多次沟通协调清理事宜,征得牧民同意。
“为了节省往返时间,中午就在场地随便吃点,天黑后才收工,回到驻地常常已是夜深。期间,还遭遇了沙尘暴,风沙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项目组成员李海涛回忆道。
驻地与现场距离40多公里,为了按期完成清理工作,许波每天天不亮就出发,对80口井进行全面排查清理。在施工过程中,他发现人员清理进度缓慢,便立即进行协调使用机械清理,为了减少油污携带干净沙土,采用机械开挖、人工装车的方式,既保证清理效果,又加快了施工进度。针对现场复杂的各项问题,许波加大现场整治力度,确保全方位、无死角整治遗留问题,彻底消除地面油污隐患。
经过一周的高强度作业,许波和他的同事们共计清理油污475.58吨,并转运至东乌珠穆沁旗高科危险废物处理有限公司进行处置。之后,许波又马不停蹄地对各井口现状进行梳理,建立台账,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同时,将现场情况上报相关部门科室,制定井控方案。经过一系列举措,终于按时完成了油污清理工作,消除了安全环保隐患。
“本以为油污清理工作完成后,可以松一口气了。”李海涛说。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进入10月后,当地气温急剧下降,给生产带来了更大的困难。油水倒运距离远、成本高,现场缺乏生活设施、每天都需要来回奔波,这些问题致使临时发油点以及生活区的建设迫在眉睫。在这种情况下,许波与各主管科室齐心协力,积极主动采取行动,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降雪前成功地完成了临时发油点及生活区建设工作。
敢于挑战,专挑最硬的“骨头”啃
“别看许波外表内向、不爱说话,干起工作却很拼命,专挑最硬的‘骨头’啃,遇到问题不解决不罢休。”采油一厂领导这样评价他。
10月26日,应急管理局的捞油试采批复终于下达,捞油测试工作得到了地方各级政府的支持,进入了第二阶段。
面对全新的生产模式,许波积极应对人员不足难题。他组织大家充分发挥各自专长,做到一人多岗、一岗多能,同时,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边干边学”的理念,严格按照作业管理要求组织开工验收,对生产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督,认真录取生产数据。每晚,他还会认真梳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查询资料,根据液面变化情况确定捞油深度,制定生产计划,摸索编制捞油生产报表,做好基础资料整理,为后期生产提有力依据。
11月中旬,气温骤降至零下 25 摄氏度,极端天气频繁出现,给人员和设备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项目组成员李海涛和王坤杰回忆道:“突如其来的大雪,还夹杂着大风,天气预报显示零下20度,但体感温度却有零下29度。当时还开玩笑,天气也太不准了,不是说好了零下20度吗?真的是太冷了,洗完手都不能直接开门,会瞬间冻住……”
在如此极端恶劣天气下,许波始终将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牢记于心,认真落实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工作要求。他通过对现场气温变化规律的摸索,及时将施工作业时间调整至最佳(中午10点至下午19点),并将现场所有作业车辆冬季机油更换为超高标号,加装燃油锅炉,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同时,储备好棉被、棉衣裤等御寒物资,全力保障人员的防寒工作,为顺利完成目标任务坚守岗位。
11月22日,经过近4个月的努力,采油一厂终于圆满完成二连区块环保隐患治理和年度14口井的捞油试采任务。在此期间,累计捞油60井次,捞液100方,捞油28吨,为该区块下一步全面复产和矿权保护奠定了基础。
“我没想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想把自己选择的路、正在走的路走好,人生就不会留下遗憾。”工作中,许波坚持青春岁月不虚度的信念,以敬业、务实的工作态度,坚守平凡,铸就不凡。(付绪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