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才50个,厉害了,张威!”
“期待咱们研究院今后涌现出更多的金锤银锤,让更多的科技荣誉花落研究院,我们就是要营造这样牛气的人才培养氛围!”
8月20日晚,研究院微信群“沸腾”了。
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银锤奖)是我国地质界青年的最高荣誉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是中国地质协会为表彰具有“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及学风设立的,这一品牌在地质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此次全国共评选出金锤奖10名、银锤奖40名。
“张威同志荣膺本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为自己、为分公司,更为中石化争了光。希望全体科研人员以他为榜样,心怀国之大者,坚定创新自信,立足岗位成才,在科技创新道路上勇攀高峰,在公司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再立新功、再创佳绩,努力成为国家战略科技的中坚力量。”获奖后,公司副总经理何发岐这样说。
荣誉的背后,是张威十余年间共建克难的执着和不服输。2011年7月,张威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毕业后一直奋斗在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的最前沿,从未离开。11年了,从大牛地到杭锦旗到彬长,从物探到地质甚至进入开发,他用坚实的脚步丈量了整个从北到南的整个探区。
“勘探人要有信心”
张威,个头儿中等,戴黑边眼镜,最吸睛的是与众不同的发量。36岁的他活力满满,没有一点将军肚,平时要么白衬衣,要么拼色夹克,要么笔挺地西装,非常注意仪表,说话言简意赅,却不失礼貌。唯一不足的是,少得可怜的头发量总“出卖”他的自信。
“杭锦旗地区气水关系复杂,富集规律不清”是困扰勘探人多年的老大难,2017年院里组建“张威劳模创新工作室”,启动会上,他习惯性的推了推黑边眼镜说:“没别的,咱的目标就是盆缘过渡带,搞清它的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就OK。我知道难,几十年没也搞清,可咱勘探人如果资源没了信心,你让开发的仗咋打,说盆地北缘成不了气候,我还不信这个邪。没人嫌弃自己的孩子吧?杭锦旗就是我们的宝,尽管暂时遭遇挫折灰头土脸,但只要我们善于从蛛丝马迹中发现有利条件,它肯定是颗上好的‘夜明珠’”。
“勘探人要有信心”是他的口头禅。2013年开始,张威与团队开展“盆缘过渡带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攻关,打破了“北缘难以形成大中型气田”的传统认识,认为杭锦旗地区具备形成低丰度大面积致密砂岩气田成藏条件。通过重新认识盆地北缘煤层与暗色泥岩的生烃潜力,重新开展煤系地层资源评价,杭锦旗地区资源量由6000亿方增加到16000亿方,极大地增强了该区勘探突破信心。
创新开展二叠系成藏要素耦合演化与动态成藏过程研究,形成“源-储-输-构”区带、甜点一体化评价技术,优选出包括锦58井区的五个千亿方储量规模有利勘探目标区,其中独贵加汗成为盆地北缘构造过渡带第一个规模富集区,填补了克拉通盆地边缘致密砂岩气藏富集规律认识的空白。
“勘探人少不了执著”
2016年到2019年,他带领团队在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领域创新形成了大型辫状河席状复合砂体圈闭描述技术,在杭锦旗独贵加汗区带评价出两千亿方规模富集区,累计提交探明储量1530亿方,已累计建产29亿方,成为鄂尔多斯盆地北缘第一个千亿方大气田。
科研人员常说,新召有效储层更分散——“大珠小珠落玉盘”,河道砂体看不清——“犹抱琵琶半遮面”,含气甜点瞄不准——“踏破铁鞋无觅处”。他却非要在新召杀出一条血路,他说:“勘探人少不了执着,勘探如果不舍“舒适区”,就得呆在“尴尬区”,新召怎么就不可能评价出第二个千亿方?”
坚决西拓!他和团队盯紧甜点储层形成机理不明、地震资料成像差以及含气储层预测精度低这三大难题系统攻关,终在优质储层成因及分布、薄储层地震精细处理解释、富集甜点预测等方面取得突破,很快落实了一系列有利目标。科研成果在新召区带井位部署中得到成功应用,勘探开发各自打出了一批高产井,让新召区带从“尴尬区”一跃成为东胜气田增储上产的“流量区”。
哪儿有“硬骨头”就去哪儿战斗。2022年,为了补短板,院里派张威负责构造带更复杂的彬县-长武区块,带领新团队踏上南部物源体系“更深、更散、更复杂”的勘探新征程。
“勘探人就得不服输”
十余年时间,他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成为华北分公司最年轻的勘探专家,尽管近年公司整体科研实力不足、人员紧缺,科研人员时不时要996、5+2,可他硬是更进一步的“榨干”业余时间,考取了中国地质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博士。
其实,这个“宝藏大男孩儿”也走过弯路。2017年,他刚任研究院北部所所长,J139、J140两口井连续失利,资源品位低的声音卷土重来。“为什么同样是好储层,有的有气,有的没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是什么?富集区怎么找靶向?如何调动士气?”这些问题每天折磨他。
他吃饭想,走路想,睡觉想,简直着了魔,急得头一把把往下掉,他索性趁暑假把妻子孩子送回湖北岳丈家,天天和“气水”资料泡在一起。等把所有的气、水层都摸排一遍,认识到整个地区的气水分布是受成藏区带控制、有迹可循时,他兴奋地跳起来,所有苦都巡着科学思考的轨迹转化为主动创新的甜美。
付出终有回报。他部署的锦154井获得突破,日产超3万方,证实了新召区带四号河道的存在,华北分公司在此投产水平井21口,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气7.2万立方米,14口井日产超过5万立方米,支撑了新召气区日产从100万立方米快速上升至230万立方米,2022年产气量7.5亿立方米,迅速成为主力建产单元和重要接替阵地。
他常常说,“搞勘探,要会创新会学习,决不给自己划定知识界限,要能吃苦敢攻坚,有问题不怕,地质实际就是我们的科研证据,不低头、不服输就是我们最硬底牌。” (薛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