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辉:油藏开发多面手

 


“只有利用动态监测资料以及油水井开发资料刻画水淹图,摸清楚平面和纵向上的剩余油分布规律,才能‘对症下药’提升单井产能。”413日,采油一厂开发研究所油藏三组副组长赵辉说。

连日来,赵辉紧紧围绕采油厂2021年精细油藏描述,建模数模一体化,精准认识剩余油分布和油水流动规律等重点工作,牺牲周末和晚上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开展研究工作。

赵辉2012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来到采油一厂,2013 年,他调入开发研究所,主要从事油藏生产管理工作。8年间,他始终与油井打交道,跑生产现场,解决技术难题,与基层一起研究、一起攻关,已成为油田开发的“多面手”。

越是难,才要冲上去闯过去

“油藏管理工作是一门细活,如何抑制油井含水上升和产量递减一直是生产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越是难,才越需要我们冲上去、闯过去,可能就是一个突破。”

说到20137月,刚调入开发研究所被安排负责油藏管理时,赵辉对时任开发研究所所长李俊鹿说的这两句话,记忆犹新,成为了自己一直坚持选择的动力。

刚刚接手工作,由于对油藏情况不熟悉,他就晚上加班一个单井一个单井翻阅测井组合图,一个井组一个井组分析,仅仅一个多月,他对每个单井、每个井组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下步调整治理思路做到了心中有数。

为了提高认识,他主动承担起HH42-55井区第一批转注地质方案的编写。方案实施后,他紧跟长9注水试验井组动态变化,及时优化调整注水参数并分析调整后效果,总结得出了长9油藏注水驱开发技术政策,为后期整体注水开发提供第一手资料。

2014年初,他通过对红河42-55井区资料多次对比分析,结合长9油藏特点,总结出了长9油藏合理生产流压保持水平为6兆帕左右。并在此认识基础上进行参数优化,有效抑制了油井的含水上升速度。经过治理,HH42P3井含水上升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年累计增油达1300吨。

能吃苦,耐得住寂寞就能干好

作为油气勘探开发的前哨,地震解释工作被誉为地质家的“眼睛”。赵辉从事地震解释工作,还得从2018年说起。

“从事工作以来,遇到最困难的一个阶段就属学习地震的时候了。”赵辉说。

面对陌生的领域, 赵辉每遇问题就会跑去找师傅白兴盈和同事林清申请教。从中得知, 合成地震记录是联结高分辨率的测井信息与区域性的地震信息的桥梁,其精度直接影响到地质层位的标定。

他首先对红河油田近300 口钻穿长7底的井眼进行标定, 进一步认识各标志层在地震资料上的响应。由于地震解释只能在单位的工作站上进行,办公室成了赵辉的第二个家。

2018年以来,在攻关断缝体油藏如何提高储量动用的难题上,地震解释成为了最有效的手段。他通过井震结合,把井眼识别的裂缝与同相轴特征进行匹配,准确刻画断层;然后动静结合,确定断层间的平面展布关系,确保每一条断层真实可信,逐步形成由单一地震解释到井震产相结合的断层解释体系。经过无数个夜以继日的挑灯夜战,赵辉独立完成了JH2JH17HH12HH36井区东、HH925个井区整体断层解释方案,累计解释断层100 余条。由地质人员采用后共提出措施井12口,有效率92% 以上,年累增油达6700吨。

功夫不负有心人,赵辉从一名地震解释“门外汉”,一步一个脚印,成为了从油藏动态到静态的全方位发展的“多面手”,获得采油厂2018年度“科技标兵”荣誉称号。

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2020年,担任开发研究所油藏三组副组长,赵辉更忙了。

为什么经历过限产关停的油井,复产后往往液面快速下降?产液量低,含水突升或居高不降?带着诸多疑问,赵辉与组里同事将断缝体油藏再认识作为重要攻关课题。

每天重复几百口井,梳理几千张报表和数万个数据,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种漫长的煎熬。“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赵辉经常这样要求自己。

付出终有回报。在日复一日的研究、重复的数据比对中, 他脑子里突然灵光一现:断缝体油井到了生产后期,地层压力下降,裂缝作为渗流通道, 缝面会不会因此结垢堵塞呢?

于是,赵辉收集了关停期间压力恢复资料,对断缝体油井试井资料进行二次解释,最终的结果验证了想法。他利用霍纳法求取双重孔隙介质径向流段的流动系数,以此来表征裂缝被污染的程度。

在此研究基础上,他先后提出酸化解堵措施5井次,措施成功率达80%,实现日增油4.5吨,阶段累计增油477.5 吨,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再次获得采油厂年度“科技标兵”称号。(邹鹏 付绪凯)

 


信息来源: 
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