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的他,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探索,品尝到核心技术应用的“硕果”——
“这口井距班组驻地4公里,以往井上发生闪停,全部要靠人工操作。若遇雨雪天气山路难行,步行往返要1个多小时。一周前装了远程控制器,在手机上远程就可操控。”2020年12月28日,在采油一厂采油管理二区红河73平63井现场副班长王坤杰介绍道。在调试现场,笔者见到了“电磁加热远程控制器”的主要设计和参与者邱扬帆。
邱扬帆,今年23岁,湖南郴州人,是今年七月底刚入职的大学生,身材消瘦,少言寡语。今年8月10日,在采油厂接受了一周岗前培训后,被分配到采油管理一区实习。“当时,区里的‘口袋书’中,公司经理吕新华曾提及:对待信息化一定不能抱有等靠要,要靠自己拿出信息化方案。我对触动很大。”邱扬帆说。
“我的专业就是自动化,如果能把书本上所学转化成现场应用,岂不是‘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当他把想法和朋友说起时,听到的最多的就是“痴人说梦”“你刚刚入职,现场还不是很了解,谈何容易,别浪费精力了,自讨苦吃。”可湖南人独有的撞南墙而不回头的“霸蛮”倔强是与生俱来的。
从那时起,他在做好技术室工作之余,开始琢磨起现场有关信息化应用攻关技术,经常跟在管理区综合维修员王晓东师傅身后“刨根问底”。只用了一个月,就完成了“基于STM32单片机的远程监测控制器”的自主研发,并应用于边远无人值守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省设备购买和人工成本……”采油管理一区经理王克洋这样评价。
“购买那个控制装置费用太贵了,要三四百块,自己做的话要省一半。特别是买的还有局限性,与自己的需要很难匹配。自己做的可以自己编程,很多场景可以因地制宜,灵活使用。”邱扬帆说。
11月22日,结束了现场实习后,邱扬帆回到开发研究所加入了技术攻关项目组。此后,他一直以技术全面年师长为师,像“跟屁虫”一样,师父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不懂就问,不会就学,问题弄不明白决不罢休。有时为了弄清楚一个问题,还与师父“争论”不休。同事郭京行说,千万别让邱扬帆盯上了,否则就像口香糖一样黏着你不放手。
“基于油田行业的特殊性,装置的使用要按照现场环境设定,装置的研发第一要素是研发人员融入现场。只有自己了解现场,才能发现问题,触发解决问题的灵感。”邱扬帆说。为了使装置更便于现场应用,他白天跑现场,晚上查资料、绘图、编程,跑遍了采油管理二区35个井场,对5种型号不同的电磁加热器进行摸排、分析,反复试验、调整、推翻、重设20余稿,啃下了编程这块最硬的“骨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0多天的努力,“电磁加热远程控制器”现场调试成功,并在红河73平63、64井应用。“该控制器主要包括加热器状态识别、声光报警、定时控制及远程开关等功能,从设计思路、元件配置、软件编程及手机端操控等实现了技术自主。”采油一厂信息化主任师高润峰介绍说。
“据估算,仅人员现场启停设备车辆使用费这一项每年就可节省7万余元。此外,还降低人员工作强度及异常状况处置不及时出现的安全、环保风险。”采油管理二区技术员张洋说。
“所谓的不平凡就是将一件平凡的事千百次地做好。小邱,作为刚入职不久的新工,只在现场实习了三个月,就能清醒地认识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将所学运用到生产现场,说明他不但学的扎实,且工作态度特别务实。”开发研究所党支部副书记赵茜对笔者说。
而对于领导和同事的表扬,不善言辞的邱扬帆一直谦虚地强调,如果没有团队自己也难有作为,成绩是整个团队团结协作、挑灯夜战取得的。谈到以后设想,他说:“装置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天线,下步还需想办法引出来,这样接收覆盖面还会有所提高……”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这就是邱扬帆,靠着自己不断努力和辛勤探索,从一名青涩的菜鸟级新工,短时间成长为创新能手,一直沿着“低投入、效益高、成效快”的创新之路前行。(邹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