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肩挑研究 左肩当妈妈

走近研究院“半夜加班的妈妈”“不想回家的母亲”“云看护孩子的妈妈”,感受研究院女性在“持续攻坚创效”行动中,如何争当生力军——

 

 

走近研究院“半夜加班的妈妈”李晓慧、“不想回家的母亲”许艳争、“云看护孩子的妈妈”袁春艳这3个年轻妈妈,在如火如荼的“持续攻坚创效”行动中,感受研究院女性如何争当攻坚创效生力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晓慧是大牛地天然气开发研究所副所长,也是一名新手妈妈。工作中,她勇于承担科研难题,肯钻研,敢创新,围绕单砂体构型特征识别与表征进行专项攻关研究,形成了三大沉积体系单砂体精细描述技术,在分公司范围首次实现了单砂体研究的突破,其研究思路和成果在系统内多次进行经验交流推广,推动了分公司单砂体整体研究的进程。创新形成沉积模式约束心滩坝的“嵌入式”储层建模技术,支撑了调整部署优化,有效避免了低效无效井。同时把技术科研和生产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注重成果转化,把单砂体描述技术应用到井位部署论证当中, 完成4个井区1100口井描述工作,覆盖地质储量2960亿方,有效支撑了剩余气定量描述;完钻水平井19口,显示砂岩钻遇率69.9%,同比提高4%,投产水平井4口,日平均初产2.4万方,比设计提高0.4万方, 有效支撑了大牛地硬稳产。

自从有了孩子,她形成了一种新的作息。晚上七点半准时带孩子上床,酝酿睡觉的氛围,8点半之前孩子睡着,自己也跟着睡。到凌晨,孩子就像小猪一样,拱着妈妈要吃奶,真是一个精准的小闹钟。喂完孩子,精神头来了,开始加班,一忙碌起来就没有了时间概念,工作到三四点实在困得受不了才又去补觉。

许艳争是红河油田区块负责人,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每天很晚回家”是孩子们对她的认识,“不想回家”是所里给她的标签。多少个节假日、多少个夜晚,绘图台、电脑边都有她忙碌的身影。在持续攻坚创效行动中,她和团队针对红河、泾河油田重点攻关断缝体识别与描述,定量刻画断裂发育特征,重新评价油藏类型及油气富集规律,加强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研究,为完成“持续攻坚创效”行动任务打下基础。初步形成“地质与工程识别、物探标定、响应追踪”的断缝体识别技术,共计识别描述断裂253条,优选泾河、红河断缝体和裂缝孔隙型油藏有利目标区5个。

古生界对于彬长探区来说属于新层系、新领域,目前处于勘探初期,地层展布、储层类型和成藏模式都是未知数,对于攻坚小组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对于年轻的攻坚成员来说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担当,袁春艳身为攻坚组的队长勇挑重担,主动加班加点。

持续攻坚期间,她跟攻坚小组成员一起总结出盒1、盒7 储层发育的有利地震反射结构特征;同时,在全区范围内解释出5个断层发育条带,并明确了断层的发育期次和规模;首次论证了彬长探区岩溶缝洞储层的存在和分布特征;总结出上石盒子组“源--断裂”组合成藏的富集模式,下石盒子组“源-储”组合成藏模式,下古缝洞型岩溶储层“源--构造”组合成藏模式。

为了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她把孩子送回父母家中帮忙照看,当中有太多的依依不舍和对孩子的愧疚,但她只能安慰自己说,“领导把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我,一定要负责任的把任务圆满完成,等忙完这一阵就把孩子接回来!”为一解思念之情,她专门买了摄像头安装在老家,这样方便她在想念孩子的时候能够看上一眼。(顾丽娜)

 

 

 

信息来源: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