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景辰: 青春放歌正当时

科研海洋尽遨游,国际舞台展风采,热爱学习流淌在血液里,创新意识烙印在心目中——

 

 

丁景辰,博士毕业,在研究院杭锦旗天然气开发研究所主要从事气田动态分析等生产科研工作。参加工作4年来,在单位领导的悉心培养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下,先后获得集团公司油气开发二等奖、局分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荣誉。

杭锦旗作为分公司天然气上产主阵地,大家对东胜气田开发都寄予厚望。但是,东胜气田储层物性差、充注程度低且普遍产水,复杂的地质特征给气田有效开发带来了一定难度。为了提高气田的产建效果, 在丁景辰所负责的气田2018-2019年累计4.5亿方产能建设方案中,通过不断探索论证,先后提出致密气藏混合井型开发、高产液井产能校正、非均质气藏合理井距计算等新思路和新方法,在实际建产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针对东胜气田气井产液规模较大,产液对产能影响突出的问题,丁景辰通过含水储层渗流机理和气液两相管流研究, 形成了复杂含水气藏差异化配产方案,气井的产能计算精度提高15%以上;针对气田储层非均质性强,合理井距确定难度大的问题,首次将储层的非均质性量化引入到井距计算当中,有效提高了气田井距确定的合理性;针对储层叠置情况复杂,单一井型动用程度较低的问题,在开发井型中首次论证采用了“直井+水平井”的集约式混合井型立体开发模式, 混合区储量动用程度提高37%

近两年,因为在致密含水储层非线性渗流理论、致密储层液相伤害和产能评价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突破,丁景辰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和配套发明专利,先后被土耳其第四届实验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和美国第三届碳管理国际会议邀请进行主题报告。在去年的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业大赛上,由他负责的创新项目《致密气藏水锁“预防+解除”一体化解决方案》,成功从全国2658个创新项目中脱颖而出进入全国半决赛,成为石化上游企业仅有的7个入围半决赛的项目之一,在分公司开创了先河。

然而,站在全球高水平学术舞台上,丁景辰看到更多的是差距和不足,这让刚刚被聘为副主任师的他深感责任重大。回到单位后,他把“正视差距,奋勇追赶”作为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信条,将不足转化为不断前进的动力。

为此,丁景辰几乎将全部的精力和热情都投入到科研生产当中。虽然家和公司有一个小时的车程,但他保证每天七点半就准时到达单位开始进入工作状态。单位分的宿舍,他中午从没去住过,每天在办公室休息二十多分钟后,就开始工作或学习。去年,妻子怀孕。怀孕全程,他只陪她做了两次产检。在孕中期,由于丁景辰经常加班,每天晚上,妻子回到家还要挺着肚子做饭。到孕晚期,因为行动不便,他又实在抽不出时间,只能把妻子送回娘家,由岳父、岳母照顾。直到儿子出生前一天,他才急忙请假赶回家。在儿子刚出生的第6天,由于重大专项审查,他只能离开妻儿,返回工作岗位。而这一走,又是将近一个月……

功夫不负有心人,努力最终都转化为科研创新道路上的一个个成果。在刚刚过去的科技成果鉴定中,由丁景辰担任技术首席和技术骨干的两个项目均被鉴定为“国际先进”。

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在个人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丁景辰也努力发挥自身带动作用,引领青年团队不断前进。去年5月,在院党委和院工会的关怀下,由丁景辰牵头建立了研究院首个“青年创新”工作室,并建立了“分享-合作-总结”的团队发展模式。

工作室成立一年来,成员的个人科研水平和学术成果得到快速提升,创新意愿和研究热情大幅提高。仅去年,就有5人撰写的论文分别入选2018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和中国油气开发技术大会,其中3篇论文被编入优秀论文集,此外,创新工作室4人共提交了6项发明专利,成果的“质”和“量”都有了显著提升。“青年创新”工作室良好的发展前景,也吸引了更多研究人员加入,成员由成立初期的9人增加至21人。

经常有人问丁景辰:“丁博,你哪儿来的那么多新想法?”其实,科研工作尤其是基础研究, 是很枯燥的过程,没有任何捷径可言。想要做出成绩,只有付出大量的时间思考和实践。从刚进研究院起,丁景辰就给自己制定了“每天两小时”的学习计划。即每天在夜里回家后的这段时间内,必须有至少2个小时用于学习。后来, 由于工作任务不断增加,他又调整为“每周15小时”,就是利用中午和周末加班之余的时间,保证每周至少15小时的额外学习,大约可以泛读160篇或者精读30篇专业文献。这样积土成山,就有了大量的学习积累,很多成果,都是在学习和思考中获得的。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国家刚刚制定的为期七年的油气大会战的战略方向指引下,在分公司加大基础科研力度和鼓励科技创新的思路指导下,丁景辰将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科研生产工作当中,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东胜气田持续有效上产和分公司的天然气大发展贡献力量。(许冬梅杭天)

 

 

 

信息来源: 
2019-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