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亮:不知疲倦的“黑汉子”

敢于担当、爱岗敬业、善于钻研,采油一厂采油管理一区生产技术室主任——

刘家亮,中等个头,黝黑的脸庞,时常露出憨厚的笑容,无论走到哪里,让人一眼就能记住。参加工作9年,他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生产调度到业务全面的生产技术室主任,从一般职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党员,他用自己的经历讲述了一个普通的石油人成长为局、厂两级先进生产工作者,厂级劳动模范的成长历程。

 

担当:把油井当成自家“责任田”

作为生产技术室的负责人,刘家亮把油井当成自家的“责任田”一样来管理经营。

HH12p50井发油点,流程连接,老潘你到现场做好监管;ST2井区15口井即将复产,李瑜你要现场踏勘,落实好每口井的工作量……”早晨8时,生产碰头会每天雷打不动准点召开,刘家亮翻开笔记本把每天需要完成的工作量逐一安排到人头。每天,在刘家亮心里最放不下的是油井产量、安全、复产和地面进度。日晒、风吹、雨淋,从未打过退堂鼓。

油区点多、面广、线长,现场监管、生产协调难度大,因此,跑现场占据了他每天三分之二的工作时间。在高原强烈紫外线的“眷顾”下,刘家亮的脸颊上长出了一条条黑红的“胎记”,黑黢黢的肤色与他30多岁的年龄及不相符。

去年7月,陇东高原连续降雨,作为周边8口油井原油销售枢纽的HH12P50井发油点,眼看就要罐满停抽。

HH12P50井肩负着管理区三分之一的产量,不管用什么办法,绝对不能停抽。”想到这,为尽快找出解决办法,刘家亮马不停蹄进行实地踏勘,在泥泞的山路上往返10多公里摸清现场情况。最终,与7名同事一起冒雨连续奋战5个多小时,依着山势连接应急管线300多米,将发油点的油水液引流至可通行车辆的路段,成功解决了燃眉之急。

 

敬业:时刻扮演多重角色 

“生产运行是我们的龙头,家亮要管生产、安全、技术、调度,还有班组管理,在协调人员少的情况下,还要“客串”工农协调……”该管理区经理王克洋说。

去年9月,采油厂“百日会战”活动启动,争油上产进入关键时刻,采油管理区68口复产井亟待投产,以此来弥补在原有年度产量任务上新增加的0.5万吨产量。刘家亮在日常工作中,时刻扮演着多重“角色”。他与团队一起主动加压,超前谋划,合理安排,依据油井关停时产量,综合集输管网完善、工农关系少、交通方便、外围高产低含水等多种因素,按先易后难、先高后低、少投入多产出的顺序,拟定复产井“作战图”、时间表,每天按节点抓落实。

工作忙,头绪多,刘家亮干脆在施工现场“蹲点”,对承包商进行“安全喊话”,落实安全交底,确保施工过程安全环保受控。在无遮无挡的施工现场工作10多个小时,行走几十公里路途,每天早出晚归,对于刘家亮来说那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无论多晚回到基地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坐在电脑前对比所有生产井的数据。通过对比,对产量压力波动大、单井压力上升的井,安排进行示工图测试、清蜡、热洗等工作,确保油井产量平稳。在他的带领下,原定20天的复产目标,提前一周完成,管理区原油日产量超前踏步运行。

 

钻研:从小处入手从岗位开始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用在刘家亮身上再合适不过。

在工作中,针对油区进场道路多为土路和石子路,雨季一来道路泥泞,拉运原油的车辆根本无法通行,且存在单井单罐生产、人员少、驻井值守,管理难度大等实际,他提出《重点井区建小集输》建议,在HH92井区建立发油点,修建HH92P30HH92P29井、HH92P27HH92P29井两条小集输,年累计节约人工成本、油水倒运费等费用45万余元。

复产后,针对红十四增压站进场道路,因工农关系复杂无法通行,存在原油不能及时外销、罐满停抽等实际,他多次现场踏勘线路后,提出《增压站反集输单井建发油点》建议,积极组织人员在HH12P50 井建立发油点,同时对增压站内阀组进行改造,合理利用山地落差,将油井原输油管线从上山改为下山。改造后,线路压力较之前降低1MPa,日产量较之前增加1.5吨,年减少扫线费用约1万元,安全风险较原线路明显降低。

从小处入手、从自身做起、从岗位开始,刘家亮在创新创效中踏实前行。先后提出《油井输油管线改造》、《油井进场道路加装函管》、《套管气回收利用》等合理化建议11项,在保证生产安全的同时,为油区创效100多万元,成为作业区名副其实的“金点子王”。(付绪凯刘丽)

信息来源: 
2019-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