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秉承“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勘探开发工作提升的核心”理念,坚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职业操守,投身工程技术研究,孜孜以求,攻坚克难,为油气田开发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在“百日会战”中,更是主动担当、负重前行。“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科技之星”之——
深秋的陕北,寒气袭人,夜里十点,符伟兵守在DPH-212气井的井场,头上的手电筒照在面前的压力表上,他一眨不眨地盯着,生怕错过了什么。周围都是荒野,格外安静, 黑黢黢的一片,只看得到远方钻井井架上高高亮起的灯。
一阵寒风过来,符伟兵打了个寒颤,裹紧了棉工装。“井口套压10.6兆帕,油压6.4 兆帕,”他用手机报完数,耳朵贴近采气树听了听,“柱塞到井口了。”他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今天又顺利运行了一天,距离上次调整工作制度已经半个月了,这半个月里,他每天在井口守到半夜, 密切关注柱塞运行情况。“运行了半个月,没有冻堵,没有放空,柱塞能顺利到达,产量稳定,就说明这个工作制度是合理的。”老符说。
老符,其实也就三十出头的年纪,头发却白了一半。大家都叫他老符,却并不是因为白发,而是因为他在采油采气工程工艺方面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其实了解符伟兵的人都知道,他爱唠叨,因为他热心、追求完美。你若请教问题,他总要给你讲的清楚透彻, 不想听都不行。他做材料一定要做到精益求精。领导这么评价:“连标点符号都挑不出来错。”接手的活,一定要做到最好。为了柱塞工艺试验他已经在现场待了两个月,他上幼儿园的双胞胎女儿跟人说:“爸爸不要我们了,就知道出差。”
工作之余也会翻看女儿们的照片,但是手上的工作不能有放下,“这是分公司第一次水平井柱塞气举试验,意义重大。”目前大牛地气田的产量形势越来越严峻,积液水平井逐年增多,寻找泡排接替性工艺迫在眉睫,在这个形势之下,柱塞气举工艺成为首选。年初,符伟兵跟随分公司领导去苏里格气田调研,看到柱塞气举工艺在苏里格已经实现了规模化、自动化,心里很不是滋味:“咱落后太多了,要努力追赶。”但柱塞气举不管在苏里格还是在其他气田,都主要用在直井中,而大牛地主要是水平井,在水平井中开展柱塞气举试验就意味着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一切都要靠自己,可能根本无法成功运行。当时,反对的声音很多,大部分人认为,柱塞气举在水平井中不可能成功。“困难很大,有信心么?”所长王锦昌问到。“咱尽全力干,办法总比困难多嘛。”
符伟兵开始埋头苦干。由于是新工艺,可供借鉴的资料不多,他查阅文献上百篇,反复计算、论证、选井,最终证明柱塞气举在水平井中具有可行性。工艺进入现场以后,符伟兵主动去现场跟踪。“检验成果的时候到了。”柱塞第一次下井,符伟兵非常紧张,守在井口全神贯注的听柱塞的动静、监测压力变化,终于,“哐当哐当”的声音越来越近,“柱塞上来了。”果然,井口探测器显示柱塞到井口,说明柱塞在水平井中可以正常运行,但追求完美的符伟兵没有满足于此:“可以运行还不行,还得有排液效果。”他又琢磨起如何提高带液效果,由于是水平井,工作制度的调整很容易导致柱塞不能正常运行, 经常需要降压带液才能辅助运行,“这样不行,说明柱塞没有起到效果,还是要摸索合理工作制度,否则这个工艺还是失败的。”那段时间符伟兵着急得茶饭不思,每次调整完工作制度他马上到井口守着,观察柱塞运行情况,终于,在调整了数十个工作制度后,找到了一个最合理的工作制度,气井无需泡排无需降压带液能正常带液,液气比提高了2.7倍, 油套压差也显著降低,这意味着分公司第一次水平井柱塞试验初步成功了。但这离符伟兵心目中的完美依然差了很远:“还早呢,这口井成功了,但是还要能推广到更多的气井,要将这个工艺推广成泡排接替工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待工作,符伟兵特别爱琢磨,遇到问题喜欢刨根问底。在现场跟踪柱塞试验期间, 他经常趁着空闲时间跑到站上向现场师傅请教问题,观察工人的操作,还琢磨出了一种硫化氢检测用分离工具,写成了专利。正是因为他这种严谨求实、刻苦努力的工作态度,他成为了采油气工艺的技术骨干, 先后承担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申报专利5项。(谭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