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身影难以忘怀,总有一些故事感动常在,首届“感动采气一厂十大人物”评选活动落下帷幕,他们中有的守心克己,有的挺身而出,有的青春热血,有的义无反顾……他们虽平凡,却感染着每个人。“感动采气一厂十大人物”之——
岳恒涛,现任采气管理一区16号集气站站长,2011年23 岁的他入职采气一厂, 2014 年成为24号集气站副站长。在很多人眼中,他还是有些孩子气的小伙子。但,也就是他,在2016年某集气站发生着火事件时,奋不顾身,及时抢险,与值班同事一起迅速将大火扑灭,挽救了生命财产损失,被授予“抢险英雄”光荣称号。
2016年11月8日下午3点35 分,阳光明媚,但岳恒涛说这是他永远不会忘记的时刻,那天他和刘振值班。当时岳恒涛正在流程区准备对气井进行措施作业,不经意回头地一霎那,他彻底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整个加热炉区,十几米见方的场地,到处都是火焰,更可怕的是水套炉也在燃烧。
作为一名采气工人,经过无数次的应急演练和无数次的安全学习教育,岳恒涛很清楚集气站着火的危险性和灾难性后果,整个集气站甚至是由外输管线连接的其他集气站,除了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之外,火灾失控,险情范围内所有的生命也都会终止。
第一时间,他能想到的就是如何减少人员和财产的损失。他一边飞奔,一边大喊:“灭火器!灭火器!!!”
闻讯赶来的刘振和岳恒涛一起冲进了火海,直奔水套炉。水套炉是当时站内的火源,岳恒涛非常清楚必须要及时先将火源熄灭,而且必须要将水套炉的供气阀门关闭,切断源头,避免火势蔓延。
那时火焰很大,他提着灭火器,一点一点地灭火,一点一点地关闭阀门。
当时水套炉阀门已被火烧的灼热,根本无法接触,情急之下,岳恒涛用衣袖垫在阀门上。而平时很容易的操作,此时居然施展不开,阀门拧不动。
“站长:怎么办?” 刘振声音都在颤抖。
“别慌,先切断气源。现在火势还小,要尽快灭火。”
其实,此时岳恒涛也是强做淡定,他也有着来自本能的恐惧感,浑身冷汗,心狂跳不已。
终于,水套炉的火,被完全熄灭。随后他按照脑子里弹出的之前学到的各种应对措施,开始关闭水套炉上下游的阀门,断电、泄压和灭火。 又过了六、七分钟,火终于被全部扑灭。
岳恒涛和刘振瘫坐在地上,手在发抖,心在颤抖。
回忆起这一段,岳恒涛带着哽咽:“那会,本该欢呼雀跃的事情,我们却安静得只能听到彼此粗重的呼吸。看着被火烧过的工装、狼藉一片的现场,我特想放声嚎啕大哭一场。但又不能哭,我就闭上眼睛,享受阳光。” 事后经常有人问他怕不怕,也会问他为什么不撤。
他说:“根本没时间细想怕不怕,只想赶紧把火弄灭,以避免更大的事故,把损失降到最低。而且我绝对不能跑,我跑了,整个集气站可能会更危险,甚至会爆炸,消防中队离我们将近二十公里,但16号站就在三公里外,还有那么多进出的输气管线。面对这种情况,我怎么能撤?而且,我相信,不论当时谁在现场,都会像我这样去做。”
怀着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 岳恒涛迎来新的挑战。2017年初,大牛地气田开始二期增压的实验和探索,设立了两个先导性试验站点,16号站和49号站。岳恒涛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11月中旬,调任到16号站担任站长。这时的16号站正开始安装压缩机等核心设备。
“那时岳站长天天抱着施工图纸、技术规格书、压缩机说明书等资料在现场,监护、把关。零下三十多度,他从一大早现场施工作业开始,一直到晚上停工,十几个小时,除了吃饭,都没在屋里见过他。”16号站的李发松回忆着:“压缩机投运后,他又是天天围着设备采集数据、监测运行……记录着各种二期增压的情况,他常说,每个细节都是关键点,只有都记录观测好了,才能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最好的条件。”
经过几个月的运行,16号站每天日产气量维持在8万方, 比增压前多了5000多方。并且16号站作为先导性试验站,在督造过程管理、安装调试管理、置换与试运行过程管理、验收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可复制的经验,编制的《施工管理手册》为后续大牛地气田各个集气站点二期增压施工的标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岳恒涛说他始终会牢记一位老领导对他说过的话:“危急关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冲锋向前,不是谁都能做英雄,要将这份荣誉保持下去,但也要明白任何伟大的事情时间久了都会被淡忘,不能躺在上面享受一辈子的荣誉,要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业绩,对得起这个称谓。”(付豫蓉 杨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