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过无数的掌声,他仍旧细腻地捕捉不足,凭着一腔热血,奉献佳作;历经过太多的误解,他仍旧无悔地热爱创作。他把自己一次次离别的酸楚,一次次真情的付出,化作一幕幕精彩的作品,一场场欢声笑语的晚会。他说,在采气厂这个一线生产的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一项工作,也需要有人来完成。
总有一些身影难以忘怀,总有一些故事感动常在,首届“感动采气一厂十大人物”评选活动落下帷幕,他们中有的守心克己,有的挺身而出,有的青春热血,有的义无反顾……他们虽平凡,却感染着每个人。“感动采气一厂十大人物”之——
在大牛地气田,提起“张导”,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连续11年担任厂、区‘春晚’导演,最近又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话剧;他也是大牛地气田有名的站长,局、分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采气一厂“岗位能手”、“三十面旗帜-优秀班组长”、先进生产工作者、十大杰出青年之岗位能手等等荣誉称号也是很多很多;他收获过许多掌声、欢笑声,也听到过许多责备声、戏谑声,更是收获了很多“爱”称:“爱逞能”“爱演出”“爱钻研”“爱出风头”。
在大牛地气田,没看过他演的小品绝对是“人生憾事”,各种起承传合、各种笑中带泪,他用一口地道的河南话,征服了许多观众。其实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表面诙谐,却内心细腻。每一次的演出过后,无论多晚,在舞台下小小的角落里,他在纸上认真地记录着,“后台协调没搞好、节目串联较差、音响设备跟不上节奏……”
台上十分钟,台下,张亚峰用了不止十年的功夫,这个非专业演员、非专业导演,在用一点一滴的实践经验,用自己最为笨拙的方法,创作着能够真实反映大牛地气田一线员工心声的作品,为大家带来欢乐、带来精彩。
张亚峰这个“导演”来之不易,他已经连续11年春节在工区度过。曾经有同事劝他说“为了给别人带来欢乐,11年不回家过年,值得吗?”更有人劝他:“你是一名集气站站长,在站上最忙的时候,你却离开站上搞演出,先不说这件事对你个人的影响,让很多人看来,你这就是不务正业!”
其实张亚峰也很清楚这个道理,可是他说导演和演出也是他的工作,因为曾有位老领导告诉过他,这些都是思想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张亚峰总告诉自己:这些总要有人干,不能因为困难和对个人仕途的影响而不去做,大家都这样想,你不做,他不做,那谁来做?
2017年,采气一厂“沙柳论坛”如期举行,其中最重要一个环节是由张亚峰自编自演的话剧。演出之后有人评价说:很好、很感人,也有人评价说很差。但是不管评价好与坏,张亚峰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他通过采访而得到的素材,他想通过讲述和演绎采气人的故事,让更多的人去了解采气人的历史,了解沙漠深处这群“最可爱的人” 。
其实,不管组织什么活动,是大还是小,张亚峰压力都很大。他常常说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没念过什么书,写剧本都是一点点学一点点模仿的,所以必须要不断的坚持和努力。从2005年到现在,11年,从区队的春节联欢、中秋元旦活动再到采气一厂的春晚、话剧社,他一步步从参与走向策划、导演,为此,他付出的和坚持的太多太多。他说观众的笑声是对他工作的肯定。每当看到工区的兄弟姐们开心一笑的那一霎那,他就觉得自己的付出值了。
而从2005年到现在,每年自己策划编排的“春晚”结束后,他都会给母亲和妻子打一个电话,并且每年都会用同样的一句话结束与家人的通话:“我想家了”,然后自己默默地呆坐在演出现场。
张亚峰一直都说自己很感激领导支持、感激同事的帮助。其实,很多人之所以愿意支持他帮助他,也是因为他的坚持,甚至是“逞能”的坚持。
别看张亚峰用了这么多功夫在“不务正业”上,他也从未荒废过主业,自参加工作以来,他用心工作,努力钻研业务,小发明小创造不少,写过技术论文也有十几篇,成长为副站长、站长后,各项基础工作一个都没落下。
“老婆,别哭,手骨折了,养段日子就好了。这对我来说应该是件好事,你看我可以在家多陪你段日子了,或许我还能在家过年呢?”“你是不是傻呀,手都这样了,还能说出这种话,我说你什么才好呢?”这是张亚峰与妻子在从医院回家路上的一段对话。
春节临近,2018年采气管理一区没有了“张导”忙碌的身影,显得安静了许多。管理一区领导总“吐槽”:“我看咱们还是提前着手准备‘春晚’吧!虽办不出像‘张导’那样高质量的‘春晚’,至少也要搞出点欢乐的气氛吧!”
(付豫蓉 杨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