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公司2023年度勘探开发技术交流会上,采气二厂青年技术人员张宗辉所作汇报《致密高含水气藏科学开发技术管理范式探索与构建》荣获一等奖,获得公司参会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这是采气二厂深入贯彻落实公司党委 “坚持科学开发不放松”的要求,在公司建设千万吨级大油气田的奋进征程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的生动体现。
东胜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构造、沉积、成藏过渡带,构造复杂沉积变化快,气藏类型多样,储层非均质性强,属于典型致密低孔、低渗、高含水储层。从2011年开发至今,历经开发评价、动用“中含水”气藏快速建产上产、动用“高-特高含水”气藏高速开采接替稳产三个开发阶段,实现首个盆缘气田经济有效开发。然而受压力降低和高液气比影响,造成气井产量递减快、稳产难度大,普通排水采气工艺无法满足致密高含水气藏可持续开发。
为直面致密高含水气藏带来的挑战,采气二厂自年初就成立了“增储挖潜、老井稳产、工艺对策”3个党团员联合攻坚组,聚焦气藏、井筒、地面、管理等4个方面8项技术管理16项要点“精准制导”、集中发力,通过持续健全气藏科学开发技术管理体系、建立“井-藏-输”一体化合理产能评价及综合挖潜技术、完善分级分类控递减稳产技术对策、丰富全生命周期排水采气技术序列等方面多措并举,全力构建高含水气藏科学开发技术管理范式,指导东胜气田新区上产、老区稳产、措施挖潜等工作。
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为进一步摸清气田开发“家底”,增储挖潜党团员联合攻坚组广泛开展产能、井筒、集输“三个大调查”,建立基础台账,明确气井产量和产能适配性以及关停井潜力,掌握产能合理释放的制约因素及影响程度,梳理出气藏因素、排采工艺等10个方面32项具体问题分类施策制定措施,通过地质、动态、工艺、经济“定量化、模型化、模板化、一体化”评价,形成了不同措施类型选井选层技术标准以及技术经济一体化评价方法,动态优化排序,持续跟踪评价,支撑剩余气资源有效动用。
为解决气井产量递减快、稳产难度大的难题,老井稳产党团员攻坚组持续完善致密高含水气藏分级分类控递减稳产技术对策,通过建立合理递减模型,开展全流程因素分类并与合理递减模型对照,找出异常递减因素及产量影响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对策,形成方法对策具体、运行节点明确、可操作性强的一体化治理方案,建立起2级、15类、30因素的全方面全流程治理方法,同时充分考虑不同产量、液气比气井无阻流量配比,建立起不同气井在不同生产阶段内的合理配产和压降速率控制标准,科学合理优化配产,最大限度延长气井稳产期。
基于气井全生命周期开发理念,工艺对策党团员攻坚组着力构建地层-井筒-地面“四线六区”图版,强化单井分类、分级管理,丰富完善东胜气田气井全生命周期排采工艺技术体系。他们通过开展抗油泡排研发试验,自主研发出DS-1型抗油泡排剂,大幅改善气井积液状况;创新“单井+井组循环气举”技术,有效拓展了循环气举技术应用场景,实现井场全覆盖应用,日增产天然气16.35万方;建成3个老井稳产示范区,通过强化技术管理、工艺维护、运行保障等多措并举,使气井综合利用率同比上升2.2至4.0个百分点,有效促进气井产能释放。
同时,采气二厂秉持“一家人、一条心”的思想,按照“统筹谋划、技术前移、支撑前置、力量前倾”的理念,通过党建共建、青年联合攻坚等形式,与研究院、工程院加深交流合作,打造出“厂院一体化”技术管理新模式和人才常态化交流培养机制,共同绘制气井开发管理对策优化“思路图”,制定气井排采工艺管理制度体系及工艺规范(8项规范8项边界),建立单井工艺卡片及评价标准,进一步提升气井管理水平,有效发挥出“1+1+1>3”的效果。(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