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地气田首个七井式丛式井组完钻

在多个层段取得良好钻遇效果,为多层叠合气藏的高效开发指出新方向

6月底,由勘探开发研究院部署的大牛地气田首个七井式丛式井组全部完钻,在多个层段取得良好钻遇效果,有望建成日产气量超过10万方的丛式井组。

该井组在上古储层叠合发育有利区共钻遇盒3-1、盒2-28个小层,均为III类优质储层,单井钻遇厚度平均36.3米。井组可动用储量为9.6亿方,可采储量为3.8亿方。从目前钻遇效果和最新地质认识看,可建成大牛地气田上古首个日产气量超过10万方/天的丛式井组,助力“持续攻坚创效”产量任务的完成。

D12-71井组位于大12井区的西北部,主要目的层为辫状河及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位于古地形坡度相对较陡区。河道窄、水流急,心滩和边滩以中粗砂沉积为主。从地质上看,物性虽好,但发育规模小、横向变化快。物探上,该井组位于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叠合区,常规物探剖面波形结构杂乱,储层预测难度大,一直是新井部署的“禁区”。

D12-P71井是该七井式井组中部署的第一口直井,在钻进过程中通过现场实时跟踪发现其在盒3、盒2、盒1、山2和山1段五个层位钻遇砂体厚度71.5米,气层厚度高达57.7米。其中盒3-1、盒2-2、盒2-1、山2-2、山2-1等五个层位钻遇优质储层,各小层测井上呈现低伽马箱型,高声波时差,录井气测显示饱满全烃在60%-90%之间,展现出良好的开发潜力。因此,地质人员及时结合邻井各小层气层展布特征,围绕D12-P71井开展单砂体精细刻画和叠置关系研究,并在“井工厂化低成本”开发理念指导下,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新一轮的井位论证,最终决定以D12-71中心沿河道方向和两翼呈辐射状滚动部署新井六口,最大化控制该区优质储量,确保井组高产。为了保障优质储量的最大化控制及每一口新井钻遇效果,此井组采用整体部署、分批滚动实施原则,根据最新钻遇情况,及时深化地质认识,优化部署方案,保障井组实施效果。

该井组的成功部署,从设计源头上实现复杂叠置气藏经济有效动用,不但降低单井征地、钻前以及施工队伍搬迁费用,缩短建井周期,尽早释放新井产能,还为大牛地气田多层叠合气藏的高效开发指出新方向。(唐明远韩蕾)

 

信息来源: 
202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