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大牛地气田大48井区的D1-542井顺利完钻,这标志着由勘探开发研究院部署设计的下古气藏首个D1-537、D1-538、D1-539、D1-540、D1-541、D1-542六井式直井组全部完钻。单井平均钻遇气层厚度39米,其中马五5亚段气厚达16.7米,证实了大48井区下古中上组合岩溶储层叠合发育、断裂附近是下古岩溶及成藏有利区。
大牛地气田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是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重要领域,发育着三套含气体系,资源量2230亿方,三级储量351亿方,其中,2018年大48井区马五5提交控制储量177.5亿方,是大牛地气田稳产的重要储、产量新阵地,一直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
持续深化大牛地下古岩溶成藏控制因素、富集分布规律,落实有利目标区,推进精细评价、滚动建产是勘探开发研究院一直努力的方向之一,但下古岩溶储层的非均质性非常强,高产的地质因素,裂缝发育形成时间等难题需要一一攻克。
大48井区目前作为大牛地气田下古阵地的主战场,马五5段以裂缝-白云岩溶蚀孔储层为主,断层主要发育在工区南部,规模较大,呈南北向分布。平面上马五5段岩溶主要发育在马五1+4残厚较薄的高地和沟槽,纵向上岩溶作用具有分带性,不同层位岩溶作用的类型、强度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给井位部署带来很大的困难。
尽管困难重重,勘探开发研究院技术人员在前期地质、物探、生产动态分析等基础研究工作上,在“井工厂化的低成本”开发理念指导下,通过对下古奥陶系气藏古岩溶特征、储层发育特征、成藏富集规律、高产主控因素等方面的攻关,优选出下古岩溶储层叠合发育有利区,利用丛式直井开展下古气藏立体开发评价试验,在马五5、马五6-10、马四、马二取得了良好的钻遇效果。
该井组立体开发评价,节约了征地、搬迁时间,降低了开发投资,便于后期开发管理,为降本增效提供了支撑,同时也为下古气藏开发技术政策优化,特别是井型优化,保障储量动用最大化、最优化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崔璐韩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