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解密断缝体 层层优选有利区

开展鄂南三种类型油藏评价,预计评价可动用储量355万吨,研究院南部油气开发研究所——

 

 

 

近日,研究院南部油气开发研究所针对鄂南致密油藏“断缝体、裂缝孔隙型、孔隙型”三种油藏类型开展评价,部署油藏评价井12: 断缝体油藏部署评价井7口、裂缝孔隙型油藏部署评价井4口,孔隙型油藏部署评价井1口,预计评价可动用储量355万吨。此次部署评价,为鄂南油效益开发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其中,断缝体油藏,主要评价泾河早胜、榆林子、宫河、永和四个断裂带及红河凸起断裂带砂体展布、断缝体规模、含油性、开发方式及工程工艺适应性,对验证现阶段断缝体油藏认识及下步规模开发有着重要意义;裂缝孔隙型油藏,主要评价红河代家坪洼陷78井区、中原洼陷148井区,结合前期注水认识,明确注水关键是保证有效波及,试验交错缝网侧向驱替注水有效性、经济性;孔隙型油藏,主要评价泾河2井区长8岩性油藏,试验水平井密切割压裂开发提高产能效果。

此次部署评价,重心为断缝体油藏。断缝体缝网系统构成复杂,怎样刻画它,是一个很棘手的工作。为此,研究院多学科专业人员,开展调研与讨论,借鉴国内外裂缝性油藏描述技术,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多手段、多方法去刻画,由定性描述升级到定量表征,最后实现差异评价。

首先,从203口单井的钻、录、测资料入手,利用声波测井线声波跳跃、井径缩径,录井气测显示、槽面反应,钻时延迟、钻井泥浆漏失,岩心观察等手段识别统计出钻遇断缝、裂隙的井。其次,井震结合,优选地震属性及参数,在工区内300多条地震剖面追踪断裂带延伸规模及形状,再通过地震地质建模技术,将断缝体模型完整呈现出来。最后返回到野外露头剖面观测及实地考察来检验模型的逼真性,同时结合95井次的生产、监测动态响应特征论证模型的适用性、推广性。

至此,断缝体描述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断缝体油藏评价才刚开始,下一步要在地质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油气成藏研究,评价断缝体的封闭性、含油性,有油才能称之为断缝体油藏。接着按照“断缝、砂体、产能”有利原则,评价断缝体油藏潜力,优选出有利区,进行评价部署,编制有利区开发方案,最后到评价井位论证、现场实施。这些工作的完成,都凝聚了众多人的辛勤汗水与通力合作,相信付出必有回报,期待着这些评价井得以顺利实施再传捷报!(黄博爱)

 

信息来源: 
20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