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一种责任

绿色,不只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责任。工程院实验中心将“清洁、高效、低碳、循环”的发展理念贯彻于各项工作中,持续强化组织管理、责任担当,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形成绿色能源、绿色生产、绿色办公、绿色生活、绿色服务、绿色文化的浓厚氛围,并致力于绿色技术工艺研发推广和低碳环保实验室创建,努力将中心打造为集地质、工程、采油气、质量检测和环境监测五大专业为一体的绿色产研中心,进一步提升企业“绿色气质”,凝聚成以绿色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助力。

主题活动丰富,厚植“绿文化”沃土

中心持续开展节能环保、绿色技术发展等方面制度学习,及不同岗位环保相关应知应会培训,组织开展“绿色环保我做起”主题党日活动和绿色办公、绿色生活活动,将绿色环保的工作、生活方式常态化。

开展植树节全民网上植树活动、“六•五”环境日、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中国水周等主题宣传。制作提示牌,放置于开关处,做好节水、节电提醒,营造绿色办公环境。倡导职工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多采用自然光,减少使用室内照明灯和开灯时间;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特别是打印纸,实验报告、文件审核采用电子形式传阅。办公室用品以高性价比按需采买,“货比三家”降低采购成本。采用宣传画、板报等形式,在实验室开展绿色宣传,鼓励职工争做节能降碳、绿色发展的实践者,用绿色低碳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自觉养成健康、文明、环保的良好生活习惯,形成人人节能、处处低碳的舆论氛围,让节能低碳成为日常行为指南。

管控升级,落实“绿行动”要求 

实验中心设有专门化学试剂库,实行双人双锁保管。化学试剂的领用由专人保管,并建帐分类存放,做到帐物一致。领用遵循“随用随领,按需领取”的原则,以免造成浪费留下事故隐患。未使用完试剂要尽快送回试剂库,任何岗位不允许长期存放化学试剂。

2021年以来,首站、郑州实验室废液及固废合计产生5吨/年。这些危废均按照国家标准及法规要求,建立健全危废监管体系,以“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为目标,以防治危废污染、保障环境安全为根本出发点,正确收集、独立包装、分类存放、统一处置。实验室设有危废专用临时暂存间,两种及以上不相容危废分区存放,并贴有危废警示标志,由合规单位定期依法转运处置。暂存间有24小时实时监控,可随时查看。危废从入库到出库转运,中心使用环保局保统一扫码机、打印机、标签等工具操作,接入环保局物联网全天候动态督控,把“环保、安全、规范、智能”贯穿危废处置全过程。 

中心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识别、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环境卫生建设等方面进行严格要求。每年定期组织开展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检测,对职工防护用品进行扩充更新;对仪器设备进行通风、加装隔音罩改造,改善实验室作业环境;修订设备操作规程,增加对涉及污染物产生的仪器按规收集处置等内容。开展环境隐患日常自查,施行“周通报、月评比、年考核”模式,强化隐患跟踪考核;实验室实施“7S管理”(即洁净、整洁、清洁等),无“跑、冒、滴、漏”现象。

研发加力,提升技术产品“绿含量”

实验中心为公司污水减排和绿色开发提供实验技术数据支撑,同时创新性的开展绿色节能环保类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共取得3类绿色技术成果。其中无土相硅酸盐多保钻井液体系现场应用7口井,钻井液比重小于1.15,钻井成功率100%,井径扩大率小于5.0%,解决鄂北双石层井壁失稳、盐膏层污染、储层伤害和环境污染问题。二是压返液重复利用目前已实施374井,现场累计应用返排液13万方,累计节约费用5360万元,有效提升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及降低污水处理费用。三是下古除异味工艺技术现场应用12井次,累计处理污水21044方,异味去除率99.5%,试气连续率100%,成功解决了制约下古开发的颈瓶问题,保障了下古产能释放。

五年内,实验中心共发表绿色节能技术论文12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参加全国环保类技术交流会议交流6次,提交编制节能增效类企业标准5项。先后获得中国石化2021年QC成果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环境监测先进班组、质量信得过小组、HSSE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实验中心的开展的各项“绿气质”的提升工作,有效激发了员工创新研发活力,加快了科研人才培养和高水平实验团队建设,推动高水平标准化实验室建设,促进公司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实验室的社会信誉及整体效益。(段凌波 石威)


信息来源: 
202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