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龙荣膺“河南省五一劳动奖”

9月17日,在河南省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上,采油一厂王亚龙荣膺“河南省五一劳动奖”殊荣。

在华北这片热土上,王亚龙以梦为马,用十二年光阴书写了从青涩新人到技能尖兵的蜕变传奇;他以匠心为刃,在创新创效的战场上写出百万效益的生产诗篇;他以传承为炬,在带徒育人的征程中点亮新一代工匠的成长之路;他凭借扎实的工作与突出的实绩,赢得干部职工的广泛认可,多次斩获局、厂两级劳动模范荣誉,成为大家眼中的实干标杆。

王亚龙让劳模精神的担当、劳动精神的热忱、工匠精神的执着变得可感可触。这条由汗水与坚持铺就的奋斗之路,也恰好勾勒出企业深耕匠心培育、厚植匠魂传承的鲜活图景。

匠心引领,磨炼精湛技能

2024年,王亚龙首次代表公司参加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采油工竞赛,一举拿下该项目金牌,刷新公司历史最好成绩,展现了中国产业工人的实力。

荣誉的背后是他数年如一日地训练与坚持。从2013年第一次走进公司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赛场拿到第一枚奖牌开始,他一刻也没有停歇。多年来学习各类专业书籍110多套,读书笔记80万字,练废了上千副手套、手绘零件图千余张,连续五年蝉联公司职业技能竞赛金奖,成为公司首个主任技师。

在此基础上,他多次担任公司、采油一厂技能竞赛裁判,从赛场“摘金者”变身“鉴才者”,不仅以专业眼光为赛事把关,更在评赛过程中毫无保留分享实操经验,将自己的技艺心得转化为更多人成长的阶梯。

创新引领,创造彰显价值

作为河南省首批示范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技能创新小组带头人,按照公司“1+4+N”产业布局,带领工作室成员围绕安全生产、绿色低碳、降本增效、技术攻关等工作,坚持问题导向,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先后攻克油井生产数据稳定传输、井站信息化升级、“光伏+光热”绿能绿电等技术难题15项。自主研制“便携死刹落地安全装置”“自制井口连续加药装置”“油井井口防喷装置”等创新成果9项。提出储油罐油水自动分离改造、抽油机安装皮带涨紧轮等“五小成果”及合理化建议21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3项,累计创效580余万元。

每当有人夸他是“创新达人”,他总会意味深长地说:“不是我有多聪明,是现场的‘问号’,逼着我们找‘答案’。”在他看来,把技能磨成利剑,把创新写成答卷,是对企业的最好回馈。  

技能引领,奉献诠释责任

为了更好落实公司“人才强企”战略部署,他主动承担起一线技能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工作。组织建立管理区技能人才培养“三化机制”,作为“培训师”主动到生产工区巡回宣讲指导,累计开展各项技能培训300余人次,共培养采油高级技师11人,技师32人。

王亚龙深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只有将一人强变成大家强,才更能体现价值。他以技能比赛为契机,主动担当“教练员”,把在竞赛和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获得的技巧,毫无保留地分享给身边的同事。带过的徒弟中,6人在公司“华北大工匠”技能竞赛中获得金银奖,2人荣获公司“华北大工匠”荣誉称号。

在第三届“华北大工匠”技能竞赛中,王亚龙还主动承担起多媒体电教室的建设工作,将二十台废旧电脑拆解、组装“变废为宝”,这不仅为竞赛节约了成本,更用双手诠释了“工匠精神”既体现在精湛技艺里,也藏在勤俭节约、攻坚克难的细节中。

这份荣誉,是认可更是责任。王亚龙表示,未来将以匠心守初心,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份工作,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华北特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刘伯万 赵茜 王霞)


信息来源: 
2025-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