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6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比计划提前10个小时,完成杭东线二段5号站动火连头施工,从此,东胜气田72井区可以通过管道实现产能释放——
6月27日,东胜气田锦72 井区2020年滚动开发项目集输干线(杭东二段)工程5号集气站一级动火连头施工,经过26个小时的连续奋战顺利完工,比原计划提前10个小时。站内累计动火19处、装抽盲板22个、开关井17口。
一直以来,东胜气田72井区由于没有外输管道,只能采用移动式回收、回注的方式生产,因车辆或设备故障导致产量减少的情况时有发生。此次施工,72井区就能通过管道实现产能释放,意义重大。
“事权为纲”创造先决条件
“这次施工,动火级别高,动火点多,风险大,我们一定要认真做好安全评估,仔细审核施工方案,做到‘滴水不漏’,确保万无一失。”在方案讨论会上,本次施工的项目长、地面工程专家刘安说。这项工程按照分公司以“事权为纲”的责任体系要求,厘清各部门、各单位以及个人的责任,建立实施“项目长”首任负责制,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创造了先决条件。
由于本次作业属于站内一级动火,负责项目建设的杭东线工程建设项目部和负责属地管理的采气二厂高度重视,早在5月份就开始制定施工方案,到正式施工前,共进行了3次修订。在此期间,相关人员到现场对照图纸进行了多次查看和讨论,从每一个管道、阀门到氮气置换和施工环节都考虑周全,力求做到严、细、实、精。
此次施工正值“安全生产月”期间,采气二厂按照“十条措施”管控要求,严格落实开工验收前的准备工作,确保施工安全监管无死角、无盲区、无漏洞。
争分夺秒打造“杭天”速度
“端午节你还忙啥呢!不给家里电话也就算了,我打了3、4次你竟然直接挂断!”
“老婆,别生气,我这边有重要生产任务,正在安排部署,忙完了给你回过去啊。”采气管理一区调度李航简单说完一句后,再次挂断了妻子的电话,继续安排布置。
“邵辉负责关J66-8-4井, 龚国强和袁浩到最远的J72P9H 井,负责关井和后续的场站置换氮气车指挥……所有人按照布置的井和路线执行,晚上等指令,必须要把停产时间缩到最短!”
要在站内进行动火连头,就必须得关闭接入5号站所有井和站的来气。为了把产量影响降到最低,施工必须保持连续,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负责开关井和施工监管的采气管理一区按照方案部署,优化人员, 兵分三路将巡检工“撒网式”地分别安排在各个单井上,为氮气置换和白天动火争取最多的,也是最佳的施工时间。
“采气一区于26日零点开始陆续关井,目前已关井8口……”
“站内流程已置换完毕,4-5管线置换中,可燃气体浓度为……”整个晚上,厂、区值班室灯火通明,李航不断的在工作群内发布指令和信息,汇报数据和进度,及时跟进人员和车辆情况,随时掌握最新动态,站内和单井人员按照部署统一行动,俨如一场的激动人心的“闪电战”,打造出杭锦旗天然气开发的“杭天”速度。10几个巡检工争分夺秒,将17口井的关井作业从以往2小时压缩到半个小时完成,长夜漫漫,他们却没有一点倦意。
在经过施工队伍10多个小时连续不间断的动火作业和焊缝无损检测、抽取盲板后,采气工和巡检工又是一波“神操作”,所有阀门倒换、开井、启动压缩机等指令陆续完成,生产恢复正常。此时,已临近中午12点。经理张贺敏、副经理刘春林、调度李航等几个人已经有40多小时未合眼了,然而,他们的任务还没有结束,两天后,杭东线二段氮气置换作业又将开始……
苦中作乐彰显铁军风采
26日凌晨5点多,当氮气置换还在进行中时,厂部管理人员一行20多人已经从杭锦旗基地出发,到达现场后再次进行查看。虽然管道内注入了足量的氮气,但为了保证万无一失,防止阀门内漏,在管道间联通的法兰处加装封堵盲板,为动火作业装上“双保险”。每一处盲板都打上醒目的标签,落实到专人负责。盲板封堵完成后,按照计划,依次进行切割、打磨、吊装、焊接等工序。
6月的杭锦旗已进入雨季,几天前还接连下过几场雨,可施工当天却烈日当空、骄阳似火,强烈的紫外线射在皮肤上,火辣辣的疼,现场没有一点可以躲避阳光的地方,只有时而飘过的片片云朵能短暂的遮挡。
“脸怎么黑啦?”
“防晒涂的,哈哈!”
现场的人“享受”了一整天的“阳光浴”后,脸上个个都是黑里透红,却不忘相互间调侃,唯独地面工程部主任吕强的脸没有丝毫变化。
“他的脸啊,早已黑到无人可及了,即使包青天转世,也自愧不如呀!”设备管理室主任光辉笑着对拍照的通讯员说。熟悉吕强的人都知道,他不但天生一副黑脸庞,而且天天跑现场,在经受“千锤百炼”后,真的是已经“黑无可黑”了。
在整个动火作业中,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消防员和医护人员全程监护、待命,同样在烈日炎炎下毅然坚守,直至27日凌晨2点多,动火连头作业结束,他们才陆续撤离。
往返三趟做好后勤保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后勤服务团队一定要为现场人员做好保障!”鄂北基地管理部副主任王晓军对后勤服务人员说。26日凌晨4点,厨师们就起床准备早餐。当“打前站”的人员吃完热乎乎的饭菜出发后,8点多,他们又开始忙活午饭,虽然用餐地点远在几十公里的露天场所,但是他们丝毫没有降低“四菜一汤”的用餐标准。为了最大程度节约施工时间,他们将包括承包商施工人员在内的近百人饭菜逐一打包装箱,并且用保温桶又预备了充足的饭菜,奔波近40公里到达施工地点。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轮班就餐,水果、酸奶、消毒湿纸巾,一样都不少,除了四菜一汤,为防止现场人员在炎炎夏日中暑, 他们还精心熬制了绿豆汤。
“嘿,没想到在施工现场, 比在家里吃的还丰盛啊!服务这么好,我们一定不负众望, 优质高效完成任务,展现中原油建铁军形象!”负责本次动火连头作业的中原油建焊工杜彬抹了一把脏兮兮的脸说。
“尽管吃,吃完再来盛, 你们辛苦了!”王晓军说完又往他饭盒里加了一大勺牛肉。用餐完毕,他们驱车返回基地,晚餐在下午准时送达后, 他们不辞辛劳,又在夜里12点精心准备了夜班饭,当第三次返回基地时已经是凌晨2点。
“我们把生产运行、工程技术管理、地质研究职能按照‘一条龙’的思路优化发挥握指成拳的合力, 这次动火连头让生产运行这‘第一条龙’的成效初显。”在5号站, 厂长唐万举对连续3天到现场查看的分公司副总经理陈路原说道。
(闫志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