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描绘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吕新华带队到一线调研,看望慰问基层干部员工,强调:延长油气资源价值链,创新运用“杀手锏”技术支撑高效开发,规划建成千万吨油气田

 

 

 

51925日,吕新华带队赴准格尔旗、杭锦旗、大牛地、鄂南采油一厂进行为期一周的调研考察,加快推进“百日攻坚创效”行动各项目标落地。通过考察地下煤气化项目,对综合开发油气田内的煤炭资源增添了信心;坚持创新运用“杀手锏”技术,破解油气天开发难题,推动高效开发;分公司中长期的奋斗目标要建成千万吨油气田,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520日,吕新华一行来到鄂尔多斯市准格尔地下煤气化技术试验项目考察,该项技术国际国内领先,是通过气化炉将地下深层煤炭气化成氢气、天然气、二氧化碳等合成气,通过分解装置,可获得30%左右的天然气,生产过程安全级别高,经济效益可观。

目前,分公司所拥有的鄂尔多斯盆地内的油气田,均含有深度不等丰富的煤炭资源,可用于开发的仅为几百米深的煤矿,80%以上深度达到1000米以深的煤矿资源无法进行开采,运用地下煤气化技术生产天然气,将有效延长油气田资源价值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吕新华一行来到东胜气田J58P40H井同井采注现场,对这口井的仪器设备逐步改进,采取井长制的管理模式非常满意。据现场技术人员介绍,这口气井于2018年完钻,试气结束后因为高含水,一直无法进行正常生产,自去年底对这口井实施“同井采注”技术,目前日产气可达到2.8万立方米,同时节省了地层水拉运、处理等费用。

“同井采注技术我们历经了6次完善改进,性能更加可靠,这项技术我们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将在油气田广泛推广应用。一方面可以动用东胜气田70%的高含水储层,一方面可以救活大批高含水气井。”工程技术管理部副主任、同井采注项目组组长唐万举介绍。

在东胜气田J30-13丛式井组施工现场,这个井组将要施工7口直井及定向井,通过采取丛式井部署模式,形成一系列优势,首先是节省了征地,使原来需要征用7个单井的井场,现在所用征地仅是原来的3个单井井场。华北五普钻井公司首次采取了“一队双机”的管理模式,一个井队领导班子,承担两部钻机的施工,相比原来两个井队减少用工13人,节省了人工成本。

“丛式井组的部署,使我们的多项试验项目得以实施,通过方案设计优化和全流程低成本工艺技术的集成应用,钻井周期较去年压缩了三分之一以上,施工成本大幅降低,单井投资得到有效控制。”工程技术管理部主任梁文龙介绍。

吕新华在施工现场提出要求,可以进一步改进钻井液循环系统,争取实现钻井液循环利用,甲方就是要通过不断优化井位部署,让工程施工单位提高效率,增加收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双赢。

吕新华在听取采气二厂的汇报后,要求干部员工一定要切实增强建设大气田的信心和决心,提高产能建设的效率和质量,新井早投产,早做贡献;要切实控制老井递减,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实现老井硬稳产;要切实发挥信息化作用,让信息化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作用,力推气田尽快形成年产30亿立方米的生产能力。

在大牛地气田1号脱硫站现场,吕新华强调,脱硫站建设关乎到下古生界高效开发,一定要加快含硫气井的配套建设,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推进下古成为大牛地气田的资源接替阵地。在听取了采气一厂工作汇报后,吕新华要求采气一厂要坚定长期高质量发展的信心,树立2030年前大牛地都要稳产30亿立方米以上的目标,依托新资源的发现、老资源的科学开发,实现持续、规模盈利,形成中国石化低渗透气藏高质量开发的示范品牌。

在鄂南油田调研期间,吕新华一行来到分公司首口断缝体油藏评价井JH2-2井钻井施工现场和HH105井区超破压注水先导性试验现场,详细了解生产动态和试验成效。针对下一步工作,吕新华要求,采油一厂干部员工要有非凡的勇气和英雄的胆气,坚定建设大油田的信心与决心,长期的奋斗目标要瞄准100万吨,富县和定北尽快形成10亿立方米生产能力,长远目标是年产30亿立方米,加之大牛地30亿立方米和东胜气田30亿立方米,最终的愿景目标要建成1000万吨级油气田。

这次调研活动,对油气田发展高端定位,“大手笔”描绘出分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前景鼓舞人心,目标催人奋进,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马献珍杨晓艳)

 

信息来源: 
20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