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长庆补短板 增产增效创一流

吕新华带领相关处室和单位负责人,赴长庆油田调研考察后提出——

 

长庆油田历经几十年的勘探开发,油气产量逐年攀升,目前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油气田企业,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先进的管理经验,沉淀有深厚的企业文化,成为油气行业标杆。作为同处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开发的华北油气分公司,有许多地方值得向兄弟油田学习。为此,4月底,吕新华带队,由分管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的班子成员,以及油气生产、科研单位和机关相关处室负责人组成的调研考察团,赴长庆油田进行了为期4天的调研学习。

515日,分公司召开了赴长庆调研考察总结汇报会,会上达成统一共识,明确提出:对标长庆补短板,增产增效创一流。目的就是要以问题为导向,找出自己存在的短板, 唤醒干部职工要有强烈的发展意识,知耻而后勇,迎头赶上, 努力实现产量、效益双增长。

吕新华明确提出:“转观念、夯基础、降成本、增效益、创一流”是我们学习长庆的核心和主题。同时要求,要重点从以下7个方面进行学习:

一是学习他们持续扎实的地质研究功底。长庆油田瞄准超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难点,深化基础地质研究,具有深厚功底,在产能快速预测技术、裂缝识别与描述新技术、小井距井网优化技术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成果。

二是学习他们强大的技术集成创新能力。将成熟技术用到极致,发挥单项技术的作用,实现1+1大于3、甚至大于5的效果。

三是学习他们强烈的、系统的、全流程的低成本经营意识。要从源头上开始,做好系统设计,地下地面统筹优化, 以“大井丛”部署井位,在一个钻井平台上部署几十口井, 工程成本可以降低1/3以上;后续的采油气环节,为信息化、智能化实施提供坚实基础,可大幅降低维护成本。

四是学习他们永不停息的发展意识、深沉的责任担当、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长庆油田在发展过程中,同样经历了不少挫折,但是他们能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干下去,在贫瘠的黄土地上建成大油气田是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五是学习他们求真务实、充满自信的企业文化。“人才就在身边,用心就能做好。”这是他们用人理念。长庆油田从事苏里格开发研究的员工130多人,每年可以完成5000多口井的部署任务,且提前半年全部部署完成,体现极高的工作效率。

六是学习他们审慎总结提炼纠偏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长庆油田也经历过“井井有油,井井不流”阶段,但他们敢于认识错误,找到错在哪里,并及时纠正,真正做到怎样将储量变成产量,让储量发挥应有作用。

七是学习他们全面的市场化运行体系。长庆油田引进的民营工程队伍高达80%,钻井成本降低1/3以上,充分体现出实事求是和担当精神。

吕新华强调,今年立即开展以下7项工作:一是大力推进井工厂模式。树立“大井丛”理念,在一个钻井平台上部署十几口、乃至几十口井,今年要将丛式井比例提高30%

二是推进小井眼钻完井工艺技术。小井眼钻井施工,可以大幅度节约钻井成本,减少岩屑残渣,提高钻井效率,提升油气田综合效益,今年要将这项技术的运用提高30%

三是加快智能化、数字化气田建设。采油气厂要充分认识到智能化油气田建设的重要意义,做到增产不增人,追求“百人百万吨”的目标。要敢想、敢做、敢用智能化手段,把人员从岗位上解放出来,树立“现场无人最安全”的理念。

四是完善低成本条件下的油公司体制机制。要对采油气区的设置进行优化梳理,向“两室一中心”转变。

五是推进完井、压裂、试气一体化。钻完井工艺要与后续的压裂、试气相配套,实现较好的衔接,避免二次更换管柱,造成工效降低。

六是采油一厂推进轮采轮注。补充能量开发是低渗油气田实现效益开发的必经之路,做好轮采轮注,更好地恢复自然能量,提高波及体积,实现开发效益最大化。

七是要建立市场化投资体制机制,倒逼优化经济评价指标。低成本下的高指标都是逼出来的,长庆油田的百万吨产能建设所需投资仅22亿元。投资发展处做好顶层设计,画出投资的红线,做到增产不增人。

信息来源: 
2019-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