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监控系统:单井从此不再“孤独”

 2019年采油一厂原油生产任务20万吨,为保证圆满完成这个目标,复产力度进一步加大,以前因地理环境复杂没有进入集输系统的单井,也要得到启用。如何优化单井生产环境,做到零值守,便摆在了作业区的面前——

 

       采油一厂采油管理二区红河HH36平16井,隐于甘肃泾川县高寨村连绵起伏的褐色山脉之中,从高眺望,俨如一座孤岛独悬在三面山高壑深的坡垣上。汽车从山顶下到井场,要在70度起伏的狭窄山路上,俯冲,爬坡,再俯冲……连续三个大回转后,才能到达。
      “这口井,周边鲜有人烟,且交通极为不方便,集输系统一时建立不起来。”在今年的复产计划中,采油一厂像这样“先天不足”的单井有很多,其中有个别单井产量较为可观,可以在完成产量任务中发挥作用。但是偏僻的地理环境、没有完善的集输管网、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无法派人值守等难题让管理者极其为难。
      2016年,在石油价格暴跌的大背景下,采油一厂大面积井被迫关停,与之相应的人员进行了大规模的分流,人员是按停产看护模式进行配置。近两年市场转暖之后,按分公司要求采油一厂重新复产,随着复产进度和规模的逐步加大,人员和生产方式的不断优化调整迫在眉睫。以该厂生产龙头采油管理二区为例,去年完成产量3.04万吨,今年产量目标6.7万吨,翻了一番还多,停产分流前要完成这样一个目标,要由四个科级单位、600多人做支撑,如今只有100人,要完成往年600人的工作量,人手紧张的拉不开拴。
      “面对这些生产和管理难题,只有充分发挥每个人、每口油井的作用和潜力,才能使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成为可能。”对于这一点,采油一厂干部职工不等不靠、开动脑筋利用闲置设备资产转变生产方式、创新管理在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复活了这些位置偏僻、交通条件恶劣、毫无集输可言的“孤独”的单井。
      单井在高油价大开发时期,在井场上全部驻守人员,其目的就是做好生产、管理和治安工作。现在要把单井复产,能否把单井场上的视频监控利用起来,去完成治安防范和数据录取,并将各个单井串起来“一网打尽”,值班人员就可以在办公室轻点鼠标,对各个单井井场做到“一览无余”。要做到这些,监控系统要升级为高清摄像及传输,通过镜头焦距的调整,现场中过去一般看不到压力、温度、液位等数据可以清晰可辨;另外还要升级设备设施,以满足生产管理要求。过去,井场上的储油罐是敞开式的,比较简陋,现在在新的监控系统运行下,升级为多功能密封的横卧在地上的圆柱形储油罐,这种储油罐虽属于闲置资产,但同时具有分离、加热、防盗等功能,还可以通过外在的仪表,显示储罐的各项生产参数,值班人员可通过监控观察仪表指针变化掌握生产情况。一旦罐内液量出现蓄满状态,及时安排拉运车前去倒运,井场上一旦出现闲杂人员和车辆,立即联系生产车辆前往落实。
      自2018年以来,该厂仅采油管理二区已升级改造光缆6.8 公里,升级网络高清监控摄像机26台,升级千兆网桥17对。日前,开井的93口油井,通过采用光缆、网桥和4G等多种连接方式实现监控网络全覆盖。截止3月底,采油管理二区利用闲置多功能储罐和视频监控组合,实现无人值守复产倒运单井9口,增加原油产量30吨/天, 硬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视频监控系统的升级,为人手紧张的采油一厂各采油管理区的单井生产,做到无人值守,“趟”出了一条新的路子。(刘良 付绪凯)


■短评

 

可以说难但不能说“不”

      采油一厂升级监控系统,让单井得到了利用,为当前大规模效益复产,“趟”出了一条路子。
      单井地理环境恶劣,没有集输系统,就要有人进驻井场,但是已经拉不开拴的队伍,根本挤不出人来。因此要想解决生产上的难题,必须从技术上和管理上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他们利用旧的监控技术,进行升级,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表明了他们是有能力克服现实、乃至未来还会出现的难题。
      监控系统在技术上算不上一个解决不了的难题,按照过去传统的思路,完全可以报请上级,请专业人员来修。但是,自从承包之后,机制发生了转变,工作思路也要得到转变,那就是自己的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因此说,监控技术的解决也是机制转变的结果。
      监控技术的解决也是主人翁的体现。承包机制下的采油一厂,从制度上焕发了职工的积极性。没有制度不行,但是仅靠制度万万不行,制度也是有缺陷的,也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如果每件事情的实施,都要拿制度进行对应,那么制度在现实面前也会望而却步。既然出现了问题,那么就赶快解决,毕竟人干工作,还是要讲究一点奉献,如果大家面对问题都相互推诿,    那  只有等死一条路。所以说,相比制度建设,人的主观能动性似乎更重要。
      没有憋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在困难面前,你可以说难,但不能说“不”。(刘良)

信息来源: 
2019-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