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优化各环节流程,仅用5个月时间完成大牛地气田36台大型压缩机的保供任务,为二次增压工程顺利投产赢得了时间——
为遏制大牛地气田产量递减递减,二次增压是气田实现硬稳产的重点工程。但,36台大型压缩机从5月份才开始招标,留给物供中心的时间不到6个月,任务之艰可想而知。物供中心没有退缩,仅用5个月圆满交上保供答卷。“我们真没想到,压缩机能这么快就能全部到位,太值得表扬了。”集团公司物资装备部领导点赞说。
为了践行保供信念
为保障大牛地二次增压工程进度与质量,物供中心超前介入项目,3次向物装部领导专题汇报,8次组织相关专家制定招标方案、框架协议,及时上报招标技术文件和招标方案建议。综合办公室安排专人督办,进行实时进度检查,有力促进了压缩机的采购与生产进程。
5月16日,李建山带队到武汉中石化三机分公司对接压缩机交货计划;相关处室及中心领导也多次到三机分公司和北京杰利阳进行生产进度对接。为确保各类产建物资供应无缝衔接,加强督办督查沟通力度,物供中心采取科室前线值班制度,由分管领导牵头落实责任部门,全力奔赴一线督促进度。 “一台50多吨重的大型压缩机上万个零部件,按最快组装速度至少30天以上,而我们要求16天拿下,杰利阳压缩机厂长席少峰当时就无语了。”负责驻厂催交工作的过程控制科科长王学壁讲,“无论怎样,你们一定要想办法!”随后,他们从天津、沈阳等地协调人员及焊接设备,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争夺战,厂里实施两班倒,24小时鏖战,王学壁每天要对接当天的进度及工作计划,是不是按节点完成了,如果没按节点完成,第二天如何想法赶回来。
与此同时,在三机分公司生产的21套压缩机同样处于高压态势。为了催交进度,中心主任卜有伟与三机厂领导的关系都搞“僵”了,早上五六点就把电话打过去了,都是为了工作,对方也能理解。
进度不能影响质量
“所有的生产进度,必须在保证质量情况下推进,一旦出现返工,将耽误时间更长。”物供中心驻场监造人员反复给厂家提醒。为了确保二次增压36台压缩机按质按期交货,对压缩机生产安排了第三方驻厂监造,确保压缩机质量达标。
压缩机的承载压力大,焊接质量至关重要,物供中心驻场监造人员与监理方一道,对每道焊缝拍片都要认真检查验收,确保合格,并适时对监理方的检测记录进行检查,确保监理方质量把控到位。
在采购的一批外购件扬州产的压力容器,发现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当即要求了退货, 他们并到该厂家进行实地考察,落实该厂质量管控措施, 当发现该厂家无法保证质量时,果断更换另一厂家采购。
在对压缩机喷漆环节,由于北京地区不允许喷漆,决定选择在任丘喷漆,当时正赶上雨季,在露天场地无法喷漆,且质量无法保证,物供中心驻厂监造人员建议厂家再联系天津一家,当任丘无法保证喷漆时,即刻拉到天津作业,这样既节省了两三天时间,又能保证喷漆质量。
全流程都要抢时间
外购件催交、工厂组装、喷漆等环节都是环环相扣,做到无缝衔接。“到了运输环节,我们同样是抢时间。”卜有伟讲。
二次增压工程34台压缩机属于超宽设备,运输途径各地需要当地办理超宽运输证,为保证所有物资安装、及时运输,中心与设备供应商密切配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运输方案。为了避开周末不能办证停运问题,协调了4台压缩机计划周五出厂提前到周四出厂,每台压缩机节约了路途停运4天时间。
在压缩机到位安装最集中的日期,大牛地气田供应站配件组组长林振海一天要跑四五个集气站,压缩机到了,要及时安排卸车。为了降低现场装卸费用,物供中心协调17台压缩机后发货的空冷器与压缩机主机同时到场、同时卸车,节约了现场一笔不菲的卸车费。
10月26日,随着最后一台压缩机安全卸车,36座集气站二次增压所需设备材料全部到达现场。从压缩机招标到全部到货只有不到5个月,为二期增压工程提前投产争取了宝贵时间。(袁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