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活下去”,这是地产大佬万科面对急剧萎缩的市场,发出的SOS,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在经过市场洗礼的采油一厂。采油一厂在经历了最黑暗时期之后,市场开始转暖,总部又适当减持油气资产,目前,最难熬的日子算是挺了过去,但是企业的发展不能只停留在原地踏步苟延残喘的境地。不进则退,要想过得更好,必须在内生动力上多做文章,只有把自己的基础工作做扎实有效,才能活出质量。因此还要在“活下去”前面再加上“坚强”。
Hh202井是采油一厂把靶位设定在延安组层位上的一口探井。这口井经过多次侧钻, 没有“捕捉”到原来计划中的油气显示,让很有信心的技术人员,多少有一些失落。在此之前,采油一厂也对部署在延安组的两口井,因为各种原因,在加上甜点圈闭太小,试油效果不理想。
压力变动力
一系列井的施工,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说明了地质研究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对于这样的挫折,一厂技术人员是有心理准备的。这不是他们首次碰到的,挫折只会加大他们攻坚克难的决心。他们针对实施中的方案,进行局部调整,使其更优化,因为他们肩上担当的是求生存谋发展的责任。只有经过千转百回的努力,才能迎来柳暗花明的愿景。采油一厂在分公司的大力协作下,在年底以前对所辖的油田,部署了11口探井,试图发现新的高效富集区。
采油一厂先天不足,再加上来自市场上的低迷,两者叠加,让他们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危机之下,关井停产成了唯一的选择。随着市场的逐步向好,油价从低谷中渐渐攀升,同时,在总部的大力支持下,对现有的油气资产大幅度减值处理,种种利好为复产提供了外部条件。在外部环境向好的大背景下,采油一厂对产量相对较高,地面设施相对较好,在操作层面上可以实现正现金流的井,重新开井生产,这让关井停产而心中愁云密布的采油一厂职工,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今年下半年,分公司基于市场转好的状况和内部承包机制的逐步完善,要求采油一厂明年扩大规模,配产20万吨。对这样一个目标,采油一厂壮志满怀。
转变思维寻找新阵地
采油一厂旗下的红河、泾河和宁东油田之所以遭遇滑铁卢,除了市场的低迷外,在资源落实方面,没有找到能高效开发的油藏也是主要原因。囿于传统上的认识,在开发区域上死守着延长组,限制了新的区域的评价认识。与此同时,与采油一厂毗邻的兄弟单位最近几年却不尽原油滚滚来,从20人的小项目部成功晋升为百万吨的大哥大,与采油一厂广种薄收的景象大相径庭,这让采油一厂很是尴尬。经过调研,原来这家采油厂前期也是一直在延长组的层位上打转,效果不好,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延安组试获高产油流之后,开始调整方向,加强对延安组有针对性的研究,由此取得了良好的喜人景象。鉴于此,采油一厂决定对过去留下的资料进行再“会诊”,深耕细作,进一步扎实做好基础性的研究,同时借鉴兄弟单位成功的经验,对新区域进行开疆拓土。经过技术人员不舍昼夜的评价分析,在延安组找到了五十个大小不等的圈闭,这些圈闭就是甜点。为了印证这个观点,一厂有意识地在其周围拿出两口老井试油,效果不错,从而印证了他们的认识。目前, 新的区域除了延安组之外,还有延安组底下的风化壳和富县组。另外,他们也结合老井的资料进行仔细 “阅读”,还发现了可以动用的新层位。
企业要发展,不仅要不断地寻找新的阵地,同时,对过去的老井还要挖掘,在工艺上进行升级。要坐实存量资产,就要在源头上做好设计,明年的开发方案编制是其中之一。目前,他们根据各个油田的表现,有针对性地编制不同的方案。方案的编制不仅要注重它的科学性,也要注重它的经济评价,尽量做到每口井都有效益。为此,编制方案初稿出来以后,相关领导要审阅,经济口、作业区也要发表意见,使其尽量做到完美。对不同的油藏按照好、中、坏三个标准进行划分,根据市场油价的表现,择机复产。
鸡肋上面剔肉榨油
随着油价的不断攀升,不仅一些好井开始复苏,就连一些不被看好的井,经过工艺改造也开始起死回生,比方说,在红河的红河26和镇泾5两个井区内的老井,通过地质研究重新认识,对其进行层位优选和工艺上改进,使长停井重新焕发青春。
随着老井进入开采的中后期,油层能量亏空严重,过去一直以自然能量弹性开采为主的开发模式,逐步演变成以效注水的开发方式为主。过去采油一厂也有小规模的注水开发,因为研究不足,常常是注进去的水,方向得不到保证,水串漫灌现象时有发生,成本和环保压力都很大。现在的研究就是如何把注水补给能量做到精准发力,从而把保证注水的有效性。
采油一厂以红河为主的油田是一个致密加裂缝为主要特征的油田,这样的油田其勘探开发的难度很大,是业内所公认的。采油一厂的技术人员把这比作“鸡肋”,他们的工作是要在鸡肋上剔肉榨油。过去,对其地质研究过多地放在致密性上,而忽视了它的裂缝方面,如今,就要把两者结合起来研究,把基础性工作做的更完美更扎实。
采油一厂所做的工作是一个前人未竟的事业,历史的使命降落在他们肩上,他们面对压力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前进。(刘良 付绪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