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会战” 战犹酣 稳产上产成果现

提前部署越冬生产,领导干部前线督战,全体员工奋勇拼搏,确保大牛地气田“稳”得住、东胜气田“上”得快——

 

1015日,记者来到东胜气田天然气处理站时,正值该站年处理能力10亿立方米的一期工程试投产“百日”。处理站站长马军军说,一期工程试投产有效释放东胜气田产能,目前已超过335万立方米/日,年底有望达到400万立方米/日。

中国石化在鄂尔多斯盆地有两大气田,大牛地气田于2005 年规模开发,重在“稳”,年产量要稳在30亿立方米的高位;东胜气田从2016年起加快开发,重在“上”,今年预计产气超11亿立方米,明年计划冲刺15亿立方米。

为掌握天然气生产主动权、坚决完成与集团公司党组签订的天然气保供责任状,分公司早在9月就开展天然气上产保供百日劳动竞赛活动,成立由副总经理陈路原任组长的产能建设推进协调小组,下设施工手续办理、技术保障、产建提速提效、大牛地气田稳产、东胜气田新井上产、工程服务6个工作组,尽全力完成年度天然气保供和产能建设任务。

记者在采访期间,陈路原正在采气二厂督导东胜气田新井上产工作。分公司排出百日劳动竞赛期间136口钻井、117口试油气井、118口投产新井、53口措施作业井的运行计划表,重点突破施工手续办理瓶颈,强化产能建设生产运行。

采气二厂党委书记周建生介绍,目前,钻井、压裂、固井等7100支施工队伍正奋战在东胜气田工区,全力以赴推进新井快速上产。两年前,东胜气田年产气还不到1亿立方米,今年前三季度已超7.8亿立方米。

建得好还要管得好,但该厂员工过去主要从事钻井、采油工作,于2016年底整建制转为采气队伍,技能能否胜任是气田上产的一大挑战。为此,该厂组织员工到大牛地、苏里格等先进气田学习,日常实行“每天一道题、每周三道题、每月考一次”,甚至员工休假前也须先答题,合格方准休,使绝大部分员工很快掌握上岗技能。

周建生说,为实现安全平稳越冬生产,该厂在国庆节长假后首个工作日就启动冬季安全生产工作,为基层单位印发《2018年冬季安全生产措施汇编》。记者注意到,这本汇编厚达182页。

大牛地气田同样为越冬保供殚精竭虑。采气一厂厂长何云介绍,他们早在8月底就启动保供上产冲刺活动,聚焦稳产保供的21个核心关键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间;针对老井控递减的8项技术保障措施和投产井冬季生产规律,细化分解了20项具体任务并明确工作量,还细化分解了13项管理保障措施。

据了解,大牛地如今已跻身全国十大气田之列,累计产气345亿立方米。今年,采气一厂着力做好常规井稳产、未投井生产、关停井复产等六篇文章,前三季度已治理862井次,日增产超100万立方米,预计全年治理1236井次,日增产超150万立方米。

当前,大牛地气田产能建设的最大困难是开发区域与生态保护、矿权区域多处重叠。所以,与地方政府沟通、争取大力支持,成为何云全年最重要的工作,“今年见面沟通多少次已经记不清了,每周至少一次”。

天然气越冬生产,最害怕低温、高压、产水,一旦三个条件满足,就会形成水合物堵住管线。而大牛地气田三者样样不缺:低温,气田越冬生产从11月持续到来年3月,夜间气温低至零下30多摄氏度;高压,气田采用的就是高压进站工艺;产水,大牛地气田气井普遍产水。

所以,一到冬天,全厂上下严阵以待。在气井产水最多的采气管理六区59号集气站,青工马小未说:“一晚上要不眨眼地盯着屏幕,观察哪里压力出现变化,及时发现冻堵及时处理解堵。想坐下来休息10分钟?没那事!”

所谓处理,就是从20摄氏度的屋内走到零下20摄氏度的屋外,拎着大茶壶把开水浇到冻堵管线上解堵。冻得轻一壶搞定,冻得重得好几壶,有时功率30/时的开水机马不停蹄地工作,热水都供应不上。

此外,他们还要每半小时给4台分离器轮流排一次水,每次巡检时都要把耳朵贴在管线上听声音是否异常,白天黑夜为气井加注药剂,费力操作各类闸门……

大牛地气田流传这样一句话:“气井压力一降低,员工血压就升高。”针对部分气井压力降低的问题,分公司计划今年投产36座二次增压站。1017日,记者在该厂49号集气站了解到,该站二次增压后29口水平井日产量由20.6万立方米增至23.2万立方米,气井生产时率增至100%

何云说,再过几天供暖后, 全厂上下就将进入“红色警戒”状态——副总经理何发岐、陈路原等将到采气厂指挥生产。厂领导下沉到管理区驻队,管理区领导则直接到集气站驻站,技术员也承包到站、到井,齐心协力确保平稳保供。(程强 马献珍 苏延福 李红)

信息来源: 
201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