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里,亮起一盏“明灯”

采油一厂研究所对红河油田延安组地层的重新认识,让鄂南的石油勘探开发找到了主攻方向,给在黑夜中徘徊的采油一厂,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一年前的一次平常的见面聊天,却让采油一厂研究所所长白兴盈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谈起这个话题,仍然激动不已……

一次简单地交流,拨开了笼罩在他心头的云雾

去年7月的一天,在一线从事开发地质研究的采油一厂研究所所长白兴盈,利用回分公司机关出差之际,主动找到主管勘探的领导,交换一下关于鄂南勘探的认识。领导调侃地说,你是打铁的,我是买布的,你开发的也要管我们勘探的事情啊。玩笑归玩笑,领导还是坐下来,开始认真地倾听。随着多媒体进行到第五张的时候,领导的神情开始变得肃然起来。原来他的汇报,对于过去技术人员传统的鄂南红河油田延安组勘探认识,有着非常大的变化。随即,领导把相关的技术人员叫了过来,一起听取了白兴盈的关于鄂南红河油田延安组勘探新认识汇报。就是这一次平常的技术交流,开始了鄂南延安组油藏的精细勘探。鄂南红河油田勘探开发新的认识,对于一直运用传统思维在老的油藏摸索前进的人们,犹如黑夜里看到一盏亮起的明灯,重新找到了前进的方向。鄂南石油开发在跌入低谷之后,新的春天即将到来。

发现并非偶然得之

白兴盈前几年一直在采油三厂研究所,负责渭北油田和洛河油田开发地质工作。随着分公司对采油专业调整整合, 201610月,他上任合并后的采油一厂研究所所长,工作重点开始转向整个鄂南工区。一次,在对鄂南地震开发图册的翻阅中,发现延安组的解释, 前后层位不一致,这些现象在地质上叫做“串层”。联想到当时在鄂南进行大开发的时候,因为三维地震尚未完工,手里没有资料作参照,在进行层位对比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差错。“过去的勘探开发会不会因此发生遗漏……”对此,白兴盈和他的团队心里也没底。

鄂南红河油田的大开发是以延长组个别层位为主,兼顾延安组进行的。延长组因为在地质上属于特、超致密性油藏,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后,成本居高不下,成果也不大。在原油市场断崖式下跌之后,只得关井停产。现在研究所的技术人员,感觉到以延长组为主开发的红河油田,在地质上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有必要调整思路,转到以延安组常规低渗透油藏的精细勘探上来。他们的想法不是没有根据的。在采油一厂红河油田北部的兄弟单位,长庆油田的一家采油厂当年是与红河油田一起起步的,如今每天至少在1600吨左右, 与红河相比大相径庭。长庆油田开始也是以延长组为主阵地进行开发,在一次偶然钻遇延安组,试获高产油流后,改成以延安组为主。而我们囿于传统的认识,一直在延长组个别油层里兜圈子。研究所在对红河油田170余口探井的对比中, 也得出了延安组“有戏”的认识。鉴于此,在厂领导的支持下决定调整方向,在与三维物探资料紧密结合下,对区内1000多口井逐个“过滤”,发现了数个微小圈闭,这些圈闭过去因为与地震资料结合不够而认识不足,在加上本身幅度太小,最终被忽略掉。如今这些圈闭的发现,反过来证明他们对延安组的认识是正确的。

延安组大有可为

采油一厂研究所对红河油田的新认识,得到了分公司领导和地质技术人员的认同。在这种认识的推动下,分公司采纳了研究所的成果,按照采油一厂提供的思路,对延安组进行了精耕细作的排查。

目前,已有两口探井得到落实,不日开钻。从新的勘探认识来看,以延安组为主的探明储量,保守的估计也有500 万吨,按采收率30%来看,至少可以形成上百万吨的累计产量。延安组的新发现,为分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后备基地,给正处在饥饿状态下的采油一厂,画出了一个“大甜饼”。采油一厂在对明年的勘探开发编制方案中,已经喊出了年产20万吨的产量,其中10万吨新建产能是围绕新认识的延安组的层位上进行。

存量盘活也不示弱

采油一厂研究所现在的工作,一方面是做好今后的勘探开发研究,也就是增量高效;另一方面做好效益复产,也就是存量盘活。增量高效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而存量盘活也不示弱。

停产的原因毫无疑问是入不敷出,只有算好账,用经济账倒逼工艺流程和参数,才能做到效益复产,而技术支持尤为重要。他们把现有的1000多口井,按照常规低渗透、特低渗透和超低渗透进行三个难度划分,同时考虑裂缝对油藏的影响。前两个难度,现阶段通过完善工艺,操作层面上可以做到有效开发,(下转第2) (上接第1)后一个难度也没有放弃,而是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以备今后所用。

目前,在鄂南进行效益开发有两个矛盾比较突出,一是油藏和井网不匹配,在井网已经木已成舟的情况下,怎么提高现有井的采收率。另一个矛盾就是在现所有的井中,能有效复产的井还是少数,怎么在现有复产井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做出效益。目前,这两个方面研究所都有所建树。复产都能够出现正的现金流,说明研究所技术人员的劳动是值得的。

他们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研究所作为采油一厂的技术服务单位,经过多次整合分流,目前只有27个人了。这些人要支撑全厂的技术服务和地质研究,他们的付出是超常的。研究所基本上都是这几年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厂里的坐山车般的变化,让他们分外珍惜眼前的工作。技术骨干吉园园去年只是爱人3月份生孩子才回家休息了一次,一直到九月份,爱人带着孩子前来上班,全家才得以团聚。今年春节后,由于工作忙碌,不得已将刚满周岁的孩子留在老家父母身边。主抓复产技术服务的副所长李俊鹿是一位年轻的领导干部,考大学的时候,就把艰苦的地质专业放在第一位。大学毕业后,又亲眼目睹了石油企业由盛转衰的发展历程,企业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需要有人来支持。当时,企业低谷的时候,人心思走,但是李俊鹿却是铁了心的留了下来。所长白兴盈是一个年过五旬的老同志,对企业的感情不是仅凭一两句话来概括出来的,当对延安组的重新认识,得到领导和单位的支持后,他常常兴奋得半夜睡不着觉。今年上半年,白兴盈因故扭伤了腰,疼得他坐卧不宁,此时正是大干快上的关键时期,他顶着伤痛,坚持在工作岗位。“延安组的发现让我们看到了采油一厂的希望……”说这话时,白兴盈一时哽咽。

采油一厂研究所的广大技术人员,用自身的责任与担当, 点亮了企业发展的明灯。(刘良 李刘保)

 

 

■短评

“有心人”走哪儿都有舞台

采油一厂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在平常的工作岗位上,为企业的发展点亮了一盏明灯,应验了中国那句耳熟能详的老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敢于辩证地看待传统,是他们的一个特点。企业发展需要“百花齐放”,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认识,交汇在一起进行碰撞,火花是一定会有的。在这样的碰撞下,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又大胆借鉴传统,这是在当前企业乃至国家都要提倡的创新思想的体现。如果他们只知道机械地服从,延安组说不定至今还在沉睡。

这些技术人员在常人眼里都是一些小人物,就是这些小人物善于创新思维,持续刻苦钻研,在专家领导面前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对企业负责的强烈主人翁的精神,当以点赞。在当前提倡以价值为导向的考核体系的建立时,就要打破论资排辈的落后的考核体系。小人物出大成果就是对旧的评价体系的一个宣战。

单位小就意味着舞台小?不一定。研究所的技术人员虽然工作在一个二级单位层面上,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站在分公司层面上考虑问题。这正应验那句,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小舞台一样可以发出震耳发聩的声音。

在当前分公司处于扭亏脱困爬陡坡的路上,还有不少客观的因素在制约我们。每一位职工都要向采油一厂研究所的同志学习,发扬主人翁的精神,主动作为,打破客观条件对自己的限制。不管你的年龄多轻,无论岗位多小,只要努力,就一定会精彩。

只要你是有心人,走到哪里都会有舞台。(刘良)

 

信息来源: 
2018-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