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公司首个低压集输气田实现规模生产

东胜气田管道气日产量突破100万方——

 

截至8月,东胜气田管道气日产量突破100万方,实现了分公司首个低压集输气田的规模化生产。

东胜气田是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缘的致密低渗气藏,为大牛地气田重要的接替性资源,但气水关系更为复杂,经济开发难度更大。东胜气田不同于大牛地气田,主要采用的是“井下节流,低压集输”的开发模式,而其高产液的生产特征又有别于同为“低压集输”的苏里格气田,这意味着整个开采过程可供借鉴的经验很少,给工程工艺技术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为此,工程院采气所技术人员积极探索,最终形成了从井下节流设计到资料录取的一系列配套工艺。

东胜气田2号站于20151月投产,为首个开展井下节流试验的集气站,前期的试验中存在老式节流器频繁失效、节流器下深对携液影响不明确等难点,导致部分高产液气井采用井下节流工艺后出现水淹关井、完不成配产要求,极大限制了气井产能发挥。针对节流器失效的问题,成功引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平衡式节流器,使得气井最长有效期由试验前的11天延长至811 天,实现“零失效”。

同时,针对节流器下深设计的问题,完善了“一井一策”井下节流技术设计方法,并制定了节流器下深优化图版,形成了致密低渗气藏不同液气比特征下差异化井下节流设计技术。

至此,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致密低渗气藏差异化井下节流排水采气设计技术,现场推广应用57井次,累计增产天然气9945万方,实现了东胜气田不注醇清洁采气。

面对气井中后期排采难题,为保证气田长期稳产,技术人员主动作为,超前攻关排采技术,不仅着力研究泡排工艺,更积极开展机抽等新工艺新技术试验。最终提高了泡排效果,实现了气井连续携液,排水成功率达90%,生产时率达99%以上,配产完成率90%以上。

经过技术人员的不断摸索,低压集输配套采气工艺正在逐步发展完善中,井下节流排水采气设计方法以及平衡式节流器技术相对成熟,并已经在现场推广应用,而低压集输排水采气工艺和资料录取方法,在国内外均为技术难点,也将是采气所将来的主攻方向。探索低压集输配套采气工艺,保证了东胜气田快速上产,对气井清洁防堵和高效采气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谭苗 周舰)

信息来源: 
201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