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公司根据储层结构特征优化气井压裂段数、压裂剂排量、压裂缝长——
“6月份,锦58井区JPH-328井试获无阻流量31.96万方, 这是今年JPH-365井等6口井试获日无阻流量超20万立方米以来又一口高产井,进一步验证通过实施‘精准压裂’是获得高产气井的重要手段。”工程院储层改造所所长张永春说。
东胜气田气藏类型多样、气水分布复杂,勘探开发难度较大。分公司通过强化与地质结合,形成“双甜点”选段技术,在设计中以“裂缝参数最优化、改造体积最大化”为目标,采用“控缝高造长缝(控制压裂缝高度,延长压裂缝长度)”等精细化压裂工艺设计方法,形成针对性压裂技术对策,确保了高效开发。
双甜点 选段提高压裂针对性
“目前,东胜气田采取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开发,其水平段会钻遇泥岩层、含气不均匀的砂岩段,不同井段产量贡献率差异较大,如果水平段全部按照常规分段实施压裂,就会造成无效压裂。”张永春说。
工程院储层改造团队结合水平段测井、录井显示等,优选出储层好的“地质甜点”, 不需压裂的段就不压裂,需要加大压裂规模的段就要加大。
还有一种情况,有的含气砂岩层,由于过于致密,现有的压裂手段难以压开,也要放弃,通过软件计算出容易破裂的水平段,选择容易压开的“工程甜点”。通过采取地质+工程“双甜点”选段技术, 确保优势储层段充分改造,提高压裂改造针对性和有效性。
JPH-365井水平段1200米中钻遇泥岩163米,通过“双甜点”选段技术,放弃泥岩段压裂,改造段数由常规的12段优化为9段,单井压裂液量3344.4立方米,实现了优势储层的充分改造,试获日无阻流量23.2万立方米。
今年以来,通过强化“双甜点”选段技术的应用,现场施工42口井,单井压裂段数平均降低8.8%,单段入地液量平均提高28%,单井平均产能提高29.7%,提高了储层改造的针对性。
控缝高造长缝谨防“水淹井”
锦66井区是先期开发的区域,砂体厚度大、气层下部发育水层,一旦实施压裂,极易压穿水层,把气井淹死,一度成为气田开发瓶颈。
为避免压裂沟通水层造成水淹,工程院储层改造团队在深化认识气水层、储层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探索攻关,形成近底水气藏控缝高造长缝压裂工艺技术体系,控制压裂裂缝向下延伸进入水层,保证裂缝在有效储层内延伸,从而提高单井控制储量、防止压穿水层。
结合锦66井区储隔层特征, 储层改造团队利用测井、室内实验、现场施工数据,优化压裂施工排量每分钟2.5立方米、加砂20立方米以内,裂缝高度能够控制在20米以内。
JPH-365井含气层距下部水层仅25米,采用控缝高造长缝压裂工艺,设计施工排量按照每分钟1.5、2.0、2.5立方米逐步递增的变排量方式,单段加砂11.5立方米,储层改造后日产气18.7万立方米,成功避免沟通水层。
2016年以来,东胜气田采用控缝高造长缝压裂工艺改造37口井,其中开展缝高测井的6口井显示,缝高可以控制在20米以内,实现有效的缝高控制。
另外,针对部分气井的含气层距水层更近的情况,他们采取酸洗不压裂的措施,实现自然投产,也收到较好的产气效果。
压穿叠置气藏“一井动多层”
东胜气田另一正在开发的锦58井区,纵向发育多套气层,且底部无明显水层。他们根据储隔层特性,精细研究不同储隔层厚度条件下的穿层压裂参数界限,实现一次压穿多套气层,确保各套气层整体供气,提高单井控制储量,提升压裂改造效果。
JPH-329井目的层盒1 储层砂体厚度12米,与上部盒12 储层砂岩之间有4米左右泥岩隔层。为了有效沟通上部气层,设计施工排量每分钟4立方米、平均单段加砂39立方米。压后显示人工裂缝总缝高34米,在充分改造盒1 层的同时,成功沟通了上部盒1 含气层。该井压裂改造后日无阻流量17.47万方,改造效果良好。
今年以来,东胜气田采用穿层压裂工艺改造直井9口、水平井4口,其中水平井平均日无阻流量20.7万立方米,实现了一井同时动用多套气层, 提高了单井泄气体积及储层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