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气二厂:抓稳产上产 保效益提升

“气田上产的大场面已经来临,我们必须要跟上步伐,勇挑重担,体现出应有的担当——

 

 

7号站最后一口井已成功开井, 压力、流量正常,生产平稳。”采气二厂采气管理二区党支部书记、副经理张伟在生产微信群中报告。

712日下午230分,随着东胜气田7号站JPH-313井关井闸门打开,7号站恢复了正常生产,标志着历时32个小时的7号站停产检修维护与动火作业顺利完工并置换投产,这让为此紧张筹备数日, 连续作业32小时的采气二厂干部职工终于松了口气,大家纷纷在工作QQ群,生产微信群中点赞加油,互相鼓劲。该次检修的成功实施,为东胜气田天然气产输按期提升奠定了基础,采气二厂的天然气日输气量突破百万方,日产气量也正在向100万方的阶段目标快速迈进。

去年下半年以来,东胜气田地面建设全面铺开,45678910号站,集中处理站陆续开建。目前,加上原有的12号站,已经投产的457号站,共有5个站生产,后面还有几个站陆续投产与开建,东胜气田步入了上产的快车道,中石化在鄂尔多斯盆地的第二个大型气田已经初见端倪。

“作为天然气上产的主战场,我们要确保交给我们的气站安全平稳生产,释放更多的产能,尽快形成规模产量,用产量增加确保经济效益的提升,气田上产的大场面已经来临,我们必须要跟上步伐,勇挑重担,体现出应有的担当。”厂长王爱江在年初工作会上的动员令掷地有声。

机制上、人员配置上向生产倾斜,全厂统筹人力资源,发挥合力,把原采油二厂的部分生产骨干抽调到东胜气田,加强了天然气方面的技术力量。及时把作业区分成了两个,一个区负责58井区,一个负责66井区,解决了采气管理区管理战线过长的问题,管理更加顺畅。

今年,他们进一步扎实做好机关前移工作。厂长王爱江一大半时间在工区驻点,常务副厂长王建亮及另一名副厂长张亚军长期在工区办公,生产、安全、设备、技术等科室单位大部分人员均在前线办公,借助信息网络手段,每日的生产晨会通过视频会议系统直接开到各作业区,厂领导的要求,各基层单位的问题反馈当场落实部署,做到“安排有计划、事事有目标、过程有监督、工作有落实”。

快速上产也考验着采气二厂人力资源是否能进行有效支撑,这两年,采气二厂在人员培训培养方面可谓下足了劲。该厂在局和分公司以及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多批次选派人员到研究院、采气一厂等单位挂职、培训,针对东胜气田低压集气工艺,信息化程度高的特点,他们在局相关处室的帮助下,一次选派了三十多人赴长庆苏里格气田进行为期1个月一岗对一岗的培训,让员工学习成熟先进的低压生产管理及操作模式,高起点、高标准的投入到新站投产工作中。

站场地面建设施工隐蔽工程众多,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发现一些不合理施工,一旦填埋整改起来费事费力,为了确保新站交付后顺利投产,采气二厂在厂、区两级都成立了专门的地面建设保障小组,对开工在建集气站派驻专人进行进度跟进与质量把控,达到了“专人负责,一站一案”,一方面让员工熟悉场站流程,一方面对照前期制定的验收标准进行施工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最大限度的避免因施工阶段的遗留问题影响后期场站投运。

新站投产后,产量逐步上升,如何组织好生产,最大限度地保证生产时率,多产气、稳产气,这个问题考验着这个从事采气业务仅仅两年多的新厂,为此他们强化动态监测分析,以开发地质成果为基础,扎实开展单井动、静态评价工作,制定合理的配产方案,探索适合低效井的工作制度和措施改造方案,改善气井压力递减过快的问题,实现气井稳产、高产和措施增产。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故障,他们制定了非正常停产的各类应对措施,例如现场井站一旦发生停产超过两个小时无法排除,作业区技术人员必须到现场帮助解决,12 小时还无法排除,作业区领导必须到现场指挥解决。

“我们多生产一方气,就能创效益一块多钱,每天多生产一万方气, 就能多贡献一万多元的效益,所以说,作为我们油气生产单位,想方设法提高生产时率,多产气、多输气, 我们就能为分公司扭亏脱困做贡献, 我们的党建工作也要围绕这一中心做好支撑保障。”党委书记何海元的经济账算得很明确。(苏延福)

信息来源: 
2017-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