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路”变成了“致富路”

 

 

局、分公司办好习总书记交办的任务,在甘肃东乡布楞沟村修建的“石化路”,如今已5年了,这里发生了巨变——

 

“去年,马外纳西在中石化扶贫干部的引导下,想法做起生意,开起了农家乐餐馆, 生意很红火。”711日,东乡县布楞沟村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

201323日,习总书记视察布楞沟村的时候,嘱托要“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中石化集团公司努力办好总书记交办的任务,由分公司承担起重点帮扶工程——布楞沟20公里石化路建设。5年来,这里发生了巨变。“我们采取非常规的扶贫方式,引导村民自主创业摆脱贫困。”集团公司挂职在东乡县主抓扶贫工作的副县长严超说。

惠民路让“天堑”变通途

布楞沟在东乡语中是“悬崖边”的意思,全村共有56户人家。村庄距山顶通往县城的主干道10多公里,落差1000多米,唯一的一条土路,雨天成为“水泥路”,晴天变成“扬灰路”,土灰足有一尺厚,机动车辆无法进入。

据当地村民讲,村里一个老汉病重,急需到县城医院救治,正遇上雨天,7名壮汉,花费4个小时才抬出山沟,要是遇上急救的重病号,性命根本保不住。这里行路难、吃水难、住房难、就医难、上学难、增收难,全村十年九旱,靠天吃饭,属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

2013年,习总书记视察布楞沟村时,特意安排要先把路修好。集团公司拿出2000多万元,由分公司承担修建这条联系外界的通道。当年3月份动工, 施工队伍克服地貌环境复杂等困难,仅用2个月时间就建成了加上通往另一村的一段,共计20公里的“石化路”。

“往年,一年也不出来几次,现在我开着摩托车想出去就出去,方便得很。”65岁的村民马如表高兴地说,“有了路,村里还有几家都买上了私家轿车。”

2016年,布楞沟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63, 2012年每年以人均1000元的收入递增。”高山乡乡长马兰花说。

让石化路成为“造血路”

“我们在不断创新帮扶方式,不仅仅要资助修路、修房、建学校,还要帮助村民转变观念,引导他们培养‘造血’功能。”严超说。

20135月以来,中国石化在东乡县投入扶贫资金约2亿元,定点帮扶布楞沟流域6个乡镇、2.5万余人;实施道路建设工程约70公里;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350余户等等。

在完成好这些基础设施工程外,中国石化帮助群众销售羊肉、手工刺绣等,其优质羊肉和手工刺绣作品已经远销北京,受到中石化员工喜欢,有效提高了村民收入。

在发展教育事业中,帮助修建学校,成立中国石化希望班和起航班,项目受益学生1.5万余人,实现布楞沟流域学校全覆盖。

另外,通过联合县委组织部、县职校等部门,培训贫困户1900余人,创造性地开展“带薪培训”项目,让更多贫困村民学到技能。

文中前面提到的村民马外纳西,在村里出了名的懒,家里穷得叮当响,在中石化干部的引导下,在自家开起了农家乐餐馆。收入增加了,精神状态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还支持儿子、儿媳参加“带薪培训”,学习地方特色的“手抓羊肉”等手艺,每月还可得到餐馆老板发的工资。

山沟里引来“金凤凰”

“我第一次来马有苏家时, 条件很差,自从中石化帮助修了路,家里收入增加不少,坚定了我嫁到这个村的决心。”在布楞沟村村民马麦志家,他大儿媳妇杨晓娟告诉记者。

“近两年,像她一样愿意嫁到布楞沟村的姑娘有好几个, 这都与村里条件发生变化分不开的。”高山乡乡长马兰花说。

马麦志是当年习总书记来布楞沟看望的第一户,如今他已搬到了敞亮的新房子,娶了大儿媳妇,添了宝贝孙子,如今大儿媳又身怀有孕,他这个大家庭将要增添3口人了,马麦志高兴的合不上嘴。

我们来到布楞沟村最大的养羊场,养羊场的主人是33岁的青年马达五,他自己讲,由于家乡条件差,他16岁就外出打工,掌握了养羊技术,在外奔波多年,梦想着能回乡创业。苦于没有进村公路,份量较大的物资需要3次倒换,才能运进村里,成本很高。

20152月,在中石化的资助下,马达五回乡建起了优良羊养殖基地,实现了回乡创业梦想。20163月及今年6月,两次向集团公司销售优质羊肉合计10.6吨。不但自己富余了,还给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我们的养殖场,老人、残疾人都能干,帮助他们增加了收入。”马达五说。

(马献珍袁惠)

信息来源: 
2017-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