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归队》悟初心

开篇的围剿战便撞得人心生疼——抗联小队在敌军炮火中节节退守,雪地里的血迹很快被新雪覆盖,最终仅六名战士带着伤、攥着“去八棵松集结”的约定,在林海雪原中艰难求生。《归队》没有刻意渲染英雄主义,却用六位幸存者的挣扎与坚守,把战争年代“守信仰”的不易,刻进了每一个观众心里,也让身为纪检监督干部的我,从字里行间读出了“坚守底线”的深层共鸣。

老排长鲁长山拖着伤躯寻战友的镜头,让我想起纪检工作里“守护队伍”的初心。他在零下三十度的山林里,凭着弹壳、脚印辨认战友踪迹,哪怕自己冻得手指发黑,也没丢下任何一个失散的同志;就像我们在监督工作中,既要盯着“关键少数”的纪律作风,也会关注基层干部的思想动态,哪怕是苗头性的小问题,也会及时“拉一把”“提个醒”,不让任何一个人在廉洁路上“掉队”。而战士们“散是满天星”的抗争——在村落里教老乡辨汉奸、在山林中给猎户传情报,更让我想到石油战线的“三老四严”精神:中国石化用“七有机制”把传统融入员工成长,我们纪检干部何尝不是在做“精神守护者”?通过廉洁教育把“崇德守法”的种子播下去,让每一位石化人都成为廉洁文化的“播种机”,才能让队伍始终保持战斗力。

汤德远的角色,堪称纪检干部的“精神镜像”。他戴着“汉奸汤四爷”的面具潜伏,在日军的烟馆、赌场里周旋,却始终守着“不碰鸦片、不害百姓”的底线——哪怕被战友误解、被乡亲唾骂,也没让心里的“纪律红线”挪过半分。这像极了我们在监督岗位上的处境:有时要面对人情干扰,有时要顶住压力排查,但只要想到“守住底线就是守住队伍的根”,就有了“得罪人也要查到底”的底气。汤德远用“暗地传情报”的行动证明,真正的坚守不是喊口号,而是在暗处也不逾矩;我们推进廉洁教育,也正是要让“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从“要求”变成“自觉”,让党员干部在诱惑面前像汤德远那样,哪怕“戴着面具”也能守住初心,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看完片子许久,我仍会想起战士们刻在松树上的集结符号。那符号里藏着的,是老排长他们对“去八棵松集结”的执着,更是对“不让信仰断线”的承诺;而我们纪检干部守的,不只是纪律条文,更是“让精神火种传下去”的责任。就像石化人坚守“为美好生活加油”的使命,我们也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监督担当,护着廉洁文化的火种,护着队伍的初心,让抗联精神里的“坚守”,变成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日常”。

《归队》里说“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于纪检工作而言,这团“火”是初心,这颗“星”是担当。我们或许不会像抗联战士那样面对炮火,但同样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守住“不越雷池、不碰红线”的底线,护持着精神火种永续燃烧——因为这,就是新时代纪检干部的“归队”。(王华)


信息来源: 
202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