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读者》卷首语上看到一篇文章《时间开窍》,写的是作者在两年前买了一套颇为喜欢的景德镇餐具,却不小心将一只盘子扣在了汤盆上,怎么弄都分不开。
作者把他们放在锅里煮,用螺丝刀撬,都纹丝不动。在无奈之下放弃了,将之束之高阁。但在两年之后偶然翻出来,重新尝试用擀面杖沿着瓷盘边缘敲击时,这次盘子与汤盆突然分离了,让她十分惊喜。
无独有偶,十多年前,我在调到郑州工作之际,为了庆祝乔迁之喜,请一大家人聚餐时,同样一不小心将一个小碟子扣在了瓷碗里,怎么都弄不开。当时请教了“度娘”,主要利用热胀冷缩法,先在热水里煮,然后再倒入凉水冰,没用;又用火烤,再用冷水沁,也不行.....各种方法试过之后,我也无奈放下,将之放在橱柜的角落里了。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就挪开上面放的很多把瓷勺,想把它找出来重新试试。果然,在用擀面杖敲击到半圈时,我说这儿好像有点空,声音和前面的不太一样。正说间,碟子和碗“哗啦”一声,分开了。同样感到一阵惊喜!我拿起碟子和碗仔细看时,发现碟子底和碗之间还有一点积水,时间太长已经发霉了。看来它们俩贴合得真是紧密,当年是怎么进去的水,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完全蒸发干,如同密封了一般。当我把这个消息发到家庭微信群里,看到经过蒸洗之后,又光洁一新的碟子和碗,大家也觉得我真行,凭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居然没把它们扔掉,还从书中成功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多年来,我一直喜欢看《读者》。其中,很多传奇人物的曲折经历和生命中的坚韧信念,都给予我人生低谷期极大的精神鼓励;许多作品中散发出的人间清醒,也启迪我该如何更理智地对待生活。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非常钦佩书中那些作品的作者。有时也模模糊糊觉得: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经历,似乎也可以写出类似的文章。只是,除了认为自身文采不够好外,好像总是缺少了些什么,读起来少了一些厚度和味道。
这次看了《时间开窍》之后,我想或许是缺少了些哲理。作者在文章结尾写到:忽然之间,我觉得当初选择不折腾、不较劲、不理睬和不心疼是对的。如果当时因为舍不得而一味纠缠,非要一个结果,也许那个扣着盘子的汤盆早就被我弄碎了,一定等不到今天。庆幸时间叫人开窍。有时候放一放,对自己和别人都好。作者就这样悟出了生活的哲理。
的确,回想自己初入油气勘探行业,在地震资料处理项目中,常常因为N多次的参数调试都效果不佳,让人几乎崩溃。只有暂时放下,换一下思维,先去干其它工作内容。有时干着干着,猛一下豁然开朗,从另外的角度想起办法解决了问题。
后来转入新闻宣传行业,写稿子时也经常这样。白天可能怎么都想不起来用什么词语来表达,但当夜深人静时,或许就会灵感闪现,下笔成章。
因此,在人生成长的路途上,如果遇到一时无法解决的难题,让我们烦恼不已时,不如放一放,等待时间开窍,也并非不可。(许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