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弹出一篇题为“嗨,终于等到你!”的推文,我霎时陷入恍惚,原来入职已经是三年前的事情了。
2022年7月,带着对人生的无限憧憬,踏进华北石油局的大楼,红T恤将我的25岁映衬的格外耀眼,我下定决心,要从这里起航,书写无愧于青春与梦想的职业篇章。
2022年8月,缘分使我邂逅采气二厂。大巴车缓缓驶入风沙肆虐的鄂尔多斯高原,周遭的景象愈发荒凉,可我却心潮澎湃,终于见到了自己在支付宝“蚂蚁森林”种树的地方。
经历“伊深1井”石油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洗礼,接受一系列专业化的入职培训,我和东胜气田的故事正式开始了。平易近人的领导、热情友善的同事、美味可口的三餐以及日渐熟悉的岗位业务,我越来越得心应手。三个月后,顺利初定为助理工程师。
2023年10月,我被调动至勘探开发研究院杭锦旗天然气开发研究所,接触到了更丰富的学术资源和更权威的科研队伍,我对开发地质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看着一口口由我全流程设计跟踪调整的开发井投产见气,一种难以言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也能在工作岗位独当一面了。
2024年12月,在所领导的耐心指导和同事们的鼓励帮助下,我顺利通过中级职称评审,在职业发展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遗憾的是,职场的一路绿灯并没有在生活中上演。
2024年12月25日,母亲突发急性脑梗死命悬一线,异地父亲的电话无人接听,姑姑无奈呼叫650公里之外的我。挂了电话,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嚎啕大哭,而是迅速打开12306,买了最近一趟回家的高铁,只希望抵达医院的时间能再早一点。庆幸的是,抢救及时手术成功,母亲的命保住了;不幸的是,动眼神经严重受损,她再也无法自主睁眼去看这个世界。
母亲住院的近60天里,我对她的感情由尊敬变成了心疼。半夜失眠时,看着浑身插满治疗管的她,眼泪不自觉地夺眶而出,平日里一家四口的甜蜜时光如电影般一阵一阵在脑海中闪现。爱睡懒觉的我,早上五点半起床为她准备流食早餐;喜欢干净卫生的我,轻轻拿起纸巾拭去她嘴角的口水。人生第一次献血、第一次走进ICU,第一次在医院过除夕夜,我比想象中更怕失去她。虽然到现在母亲仍无法独立行走和自主睁眼,但至少我发起的视频通话,另一端还有人应答。
28岁像人生的一道分水岭,站在这道岭上回望,才慢慢读懂“成长”与“责任”从来不是单选题,而是一场相互滋养的共生。
工作里的成长,早已不是学生时代“考高分”式的单向突破。曾经执着于“升职加薪”的具象目标,如今更在意“解决问题的底气”——是面对突发状况时不再慌乱的冷静,是协调多方矛盾时找到平衡点的通透,是在重复的琐碎里依然能提炼价值的清醒。这些藏在细节里的能力,像树木的年轮,悄悄刻进生命里,让我们在社会浪潮里有了扎根的力量。
而家庭责任,也并非年少时以为的“牺牲与负担”。是看到父母两鬓斑白时,主动接过生活重担的踏实;是在爱与被爱里,学会妥协与担当的成熟。这份责任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从依赖走向独立,从索取走向给予。
愿我们都能在工作中修炼“向外生长”的能力,在家庭里涵养“向内扎根”的底气,就像树的枝叶伸向天空,根系却深扎土壤,努力托举起一个更丰盈、更有力量的自己。(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