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诗词净人心

《康震古诗词81课》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那些穿越千年的文字如春风拂面,像一泓清泉,每当看到诗词里的描述具象化,那句“老祖宗诚不欺我”总会被刷屏。而我们,透过诗词,仿佛可以和先人隔空对话,灵魂也在这方寸文字间获得奇妙的净化与重生。

诗词是情怀的沃土。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教会我们在受挫时保持从容;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则赋予我们突破技术瓶颈的勇气。这些诗句不是装饰,不是鸡汤,是支撑我们闯关夺隘的精神支柱。

诗词是心灵的归宿。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壮阔,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禅意,提醒我们在紧张工作之余,学会驻足思考,在喧嚣中为我们辟出一方净土。读白居易“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忽然明白执着于眼前得失的狭隘。这种顿悟不同于说教,而是如细雨润物般,让浮躁的心渐渐沉淀,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中找回生活本真。

诗词更是情感的坐标。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赤诚,让我们在千百年后依然为之动容。当看到同事远在千里之外,鏖战正酣,为端牢能源饭碗不懈努力,突然理解何为文化基因的传承—那些平仄交替的文字里,跳动着与我们相同的心率。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让迷途者看见灯塔,让守望者找到信念,让奋斗者汲取动力。

同样,在繁忙的工作中,古诗词也提供了沉淀的可能。当我们完成一个高产井的突破,就会想起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进取;同样,当我们面临攻坚的挑战,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支撑我们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

古诗词似我们工作的精神食粮,是我们保持初心的秘密花园。时刻提醒我们,唯有守护好内心的诗意,才能在繁忙工作中保持赤子之心,让每一份努力都闪耀光辉。

重温诗词,那些古老的文明不是遥不可及的星辰,而是照亮现实的精神灯塔。我将带着这份诗意的赤诚,让工作与情怀在工作中和谐共鸣。(赵楠)


信息来源: 
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