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帚尖上的时光絮语

“五一”劳动节清晨,带着孩子来到父母家进行大扫除。当我握着那把竹扫帚,弯腰清扫墙角积灰时,竹枝摩挲地面的沙沙声,突然与记忆深处某个熟悉的声音重叠 —— 那是二十年前,母亲手持同样的扫帚,在老房子里清扫时发出的声响。

小时候的大扫除,是家中最隆重的仪式。父亲总爱把梯子架在洒满阳光的客厅中央,金属与地板碰撞的清脆声响,如同节日的前奏。母亲系着蓝白格子围裙,鼻尖沁着细密的汗珠,将旧衣物叠成整齐的方块,那些藏在箱底的老照片、褪色的信件,随着清扫纷纷现身,成为全家围坐笑谈的珍贵回忆。我和姐姐总爱争抢着擦拭玻璃,肥皂水的清香混着我们的笑声,在空气中轻盈飘荡。那时没有扫地机器人的嗡鸣,没有家政保洁的匆忙身影,有的只是全家齐心协力的喧闹,和劳动后瘫在沙发上,分享冰镇西瓜的惬意时光。

如今,外卖的塑料包装堆积如山,家政保洁的电话随时可拨,生活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但当我看着同事王晓静在办公室感叹 “大家一起劳动出出汗多好” 时,忽然意识到,我们在追求效率的路上,似乎弄丢了些什么。那些在扫帚与抹布间流淌的时光,那些被汗水浸湿却充满温情的日子,早已成为现代人遥不可及的奢侈品。扫地机器人有条不紊地穿梭,却扫不走心底的孤独;外卖小哥准时送达的餐食,却少了灶台前的烟火温度。

站在焕然一新的客厅里,我望着窗外的车水马龙,突然明白:劳动的意义,远不止于让环境整洁,它是维系亲情的红线,是传承家风的密码,更是治愈心灵的良药。当我们全家一起弯腰擦拭地板,当孩子踮着脚尖帮忙递抹布,那些在劳动中不经意的相视一笑,那些边干活边分享的琐碎日常,正悄悄编织着最牢固的情感纽带。

年轻一代习惯了 “一键下单” 的便捷,却不应忘记 “劳动最光荣” 的古老箴言。劳动赋予我们的,不仅是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更是一种与生活深度对话的方式。在扫帚与地面的摩擦中,在抹布与玻璃的触碰里,我们触摸到的是生活最本真的质感,收获的是物质之外的丰盈与满足。

夕阳西下,我带着孩子走在回家的路上。她攥着我的手,认真地说:“妈妈,下次大扫除,我还要帮姥姥姥爷擦窗户!” 那一刻,我知道,有些东西从未真正消失。那些被现代生活暂时掩盖的传统,那些在快节奏中渐渐褪色的温情,正借着一把扫帚、一块抹布,重新焕发生机。劳动的光芒,始终在岁月深处闪耀,照亮我们回家的路,温暖我们前行的旅程。(张红梅)


信息来源: 
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