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医疗岗位工作过,虽然离开医疗岗位多年,但是可以将中医诊疗思维延续到现在的工作中,突发奇想,可以借鉴中医辨证施治的系统性、全面性和个体化特点,通过“望闻问切”的中医诊疗思维对企业“三基”(基础工作、基本素质、基层建设)工作的全面审视,对后勤服务现状进行细致观察、深入探查、精准提问和综合评判。
望(观察)
现场考察:实地考察基层工作现场,如餐厅、维修现场、出入库盘点、离退休服务等工作现场,观察人员业务操作流程等是否符合规范标准以及员工的精神面貌、团队合作氛围。
数据监测:分析各类后勤服务数据,如维修响应时间、餐饮满意度调查、物资库存周转率、能源消耗统计等,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识别异常值和潜在模式,预测未来趋势,通过量化指标直观反映“三基”工作的实际表现。
趋势研判,前瞻性规划:观察“三基”工作的发展变化趋势,如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工作效率的提升幅度、员工培训的持续性等,判断工作是否处于良性发展轨道;结合历史数据和发展趋势,预测“三基”工作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前规划应对策略。
闻(倾听)
内部声音:收集工作人员的意见反馈,了解职工在执行“三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对制度流程的理解程度、对技能提升的需求等,倾听一线员工的心声。
用户反馈:广泛征集员工对后勤服务的意见建议,包括对服务效率、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把握员工的真实感受。
行业动态:关注后勤服务领域的最新政策、行业标准、最佳实践等外部信息,聆听行业发展趋势,确保“三基”工作与中心、分公司同步。
问(询问)
深度访谈:针对关键岗位、重点环节或特定问题,进行一对一或小组访谈,详细询问工作流程、问题应对、知识应用等情况,挖掘深层次问题。
问卷调查:设计针对性的问卷,围绕“三基”工作的各个方面,对工作人员的岗位知识、政策、制度掌握程度、技能熟练度、理论理解等进行摸底调查。
专题研讨:组织专题研讨会,邀请专家、管理人员、一线员工共同参与,就“三基”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通过提问引导思考,寻求契合实际的改进方案。
切(诊断)
症状归类:根据“望闻问”收集到的信息,将“三基”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如理论知识欠缺、技能操作不规范、业务流程不完整、制度执行不到位等。
病机分析:深入剖析问题背后的成因,如培训体系不健全、考核激励不足、资源分配不合理、沟通协作不畅等,找出导致“三基”工作短板的内在机制。
处方拟定
针对诊断结果,为不同的问题定制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或行动计划,如完善培训课程、优化绩效考核、调整资源配置、强化团队协作等,形成提升“三基”工作的“处方”,确保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闭环管理,确保改进措施的持续迭代和优化。
通过以上“望闻问切”的诊断过程,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审视“三基”工作现状,诊断出“三基”工作的症结所在,精准识别存在问题,将识别的问题表单化,深入剖析原因,制定“治疗方案”,科学制定改进策略,促进问题的系统性解决,逐一销项;定期“复查”,检验“治疗效果”(改进成效),促进“三基”工作的持续提升与优化,从而推动后勤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整体提升,为企业的发展助力。(张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