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晖
说到中国文化,应该给秦始皇很多镜头。
他与中国文化曾相爱相杀。多年的政治野心和军事谋略,让这位铁腕人物的所有进攻所向披靡,从公元前230年起,首尾10年,横扫六国,结束贵族王侯专政的王国时代,进入帝国时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难度在于,从春秋时期到大一统,有长达500年的战乱、分置。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后,更是忙着政治整合,整顿,还无心关注文化之事。甚至为了帝国容颜永驻,听从宰相李斯的主张,下令焚书禁书,史书非秦纪皆烧之,三十日内烧完了全国的《诗》《书》百家《论》数册,只恩准保留医药、占卜、种谷种树类的书籍,还将460余位犯禁儒生坑杀于咸阳以惩后,差点儿就把刚刚迈入帝国时代的中国文论“弄残”,做为千古一帝,这个污点,刻在脑门儿上,永远难以拭去。
但是他借助帝国洪荒之力对文化的正面推动也同样无人企及,他统一了文字,让炎黄子孙这一全球人数最多的族群,有了一枚一模一样的“胸章”,这就是一直延用至今天的汉字。只此一项功绩,怎么讴歌都不过分。因为秦始皇,炎黄子孙有了统一的宗室印记,我们出行有了同样的身份“秦”,大家同宗了。因为秦始皇,炎黄子孙有了统一的文字印记,我们书写统统换成了漂亮的“篆”,大家同文了。同宗同文,让我们的文化规模变得超前宏大;同宗同文,让中国文化历史做到从未间断;同宗同文,让习主席的“坚定文化自信”掷地有声。他还统一了度量衡,推行了郡县制,这一科学的行政格局的划分让政治局面更加稳固,让齐楚燕赵韩魏秦七雄暂别峰烟回归田园。
他与中国文化曾互相成就。文化,让秦始皇始终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古埃及金字塔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地上王陵,而我们的秦始皇陵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地下皇陵,建了38年才竣工的皇陵总面积堪比78个北京故宫,其宏伟其神秘,即使故人已去2000年,仍为世界诧异,仍为中国文化争到一项世界份额。他留下的万里长城,除了奉献其独一无二的悠长和壮观外,还留下一段“孟姜女”的忧伤。
他的最大的功勋,是给了中国文化入场世界的“入场券”。他让中国完成了真正意义的大一统,给了中国文化一副坚如磐石的底盘,尽管,或因宦官谄媚,或因法制残酷,或因赋税过重徭役太多,仅仅走过了十五年,但也的确穷国家之力,让世界一睹当时中国的盛世颜色。
他与中国文化惺惺相惜。对于秦始皇与中国文化的功与过,我认为大可不必非黑即白分两极,也大可不必将功抵过,24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应回归公正立场,确立他焚书坑儒的负面意义,不粉饰、不原谅。也确立他“车同轨书同文废分封立郡县”的正向功绩,树起他为中国文化奠基的丰碑,不遮掩、不隐晦。除了政权和疆域的整合,旗帜与文化的统一让也让“同文同宗”变得意义深远。空前大一统,让中国遇难呈祥,走出族群如麻,走出兵荒马乱,走出剑拔弩张,走入15年的宁静时光。休养生息的这15年,秦王朝抓紧时间为中国文化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始皇帝用他的雄才大略让中国文化的精神格局越发宏伟,顺顺当当从从容容地走向汉唐,他崇尚的法家不曾中断,坚决坑杀的儒家或向来不屑的道家也都没有消亡,在他建立的大秦帝国身后,大汉王朝还迎来了一时风头无两的佛教,让中国文化的宏伟雏形更加稳定和完整,更加健康和包容。历经29帝、享国405年的大汉王朝更让我们华夏民族凝固在一个共同身份上,那就是“汉族”,当然,这是后话。
斯人已逝,文化长存。千古一帝携手中国文化走遍神州的背影,仍值得我们去追忆与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