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变迁

      今年暑假儿子考上了咸阳市四中,学校离家不远,给儿子买了一辆捷安特自行车,作为上学时交通工具。自行车是24速变档,看着崭新的自行车,勾起了无限的回忆。

      听父亲讲,上世纪六十年代,正处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时期,能骑上自行车的人寥寥无几,父亲上中学的时候,爷爷在新乐县铁木社上班,通过“计划票证”拥有了一辆让全村骄傲的自行车,车子进家,比盖了新房还要喜气:精心“装修”一番,车梁大架裹得严严实实,生怕磕碰磨掉一点点漆,前后两个轮轴上各放一个彩色圈刷,跑起来既除尘又美观,每次回来都要一遍又一遍的擦洗,才能搬进屋子……

       记得四、五岁时,坐在父亲黑色二八大杠的车梁上去县城,两只小手紧抓着车把中间白亮的地方,屁股坐在车梁上,下车后腿麻地需要站立好久才能缓解。

       我与二八大杠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来的极为深刻。一次父亲的一个急刹车,我的手指夹在了车把和刹车杆中间,啼哭声惊吓了父亲。他是如何哄我已经完全没有印象,只有手指被夹的疼痛深刻地留在了脑海中。

       七八岁的时候,趁大人不注意,悄悄地把自行车推出去到胡同里开始第二次亲密接触。哥哥在后面扶着,先推着跑,再把脚踏在左踏板上滑行,因为个子小无法像大人一样坐到座位上骑行,只能把右腿从横梁下穿过去踩着另一个脚蹬,从开始半圈试着骑行、到后来整圈的转,从开始跌跌撞撞到后来得心应手,带来了童年无穷的乐趣!

       1985年读初中时,大多数家庭都有了自行车。我每天和同学骑行4公里到乡中学读书,那条路一段是柏油路面、一段是土路。记得一次放学路上,同学们你追我赶,时不时还表演脱手骑行,在土路转弯处,因为速度快,前轮压在石子上,车子顺势一滑,我被重重地摔下了车,脚踏板变形了,车圈也和前叉子亲密吻合了,左手本能地撑在地上,当时手掌膝盖都擦出了鲜血,至今左手心一个黑痣永远留在了掌心。这是我第三次与自行车亲密过招。

       改革的春风继续吹拂着中国大地,物质是越来越丰富了,从没有到一家拥有几辆,你若在那时候早上八点前出门望去,一定会被滚滚的自行车流裹夹着。80年代末自行车成了当时的主要交通工具,90年代初名副其实的成了自行车王国。那时永久、飞鸽、凤凰牌已是时代的主流。

       随着社会发展,21世纪初三大老品牌逐渐淡出了人们视线,山地变速自行车成为了自行车行业的主导。如今满大街的共享单车更是方便。在国富民强的新时代,多种多样的出行方式让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舒适和惬意,也让时间缩短、世界变小……自行车也渐渐退出了大多数家庭,但是市区短距离出行依然是主流与时尚。

       光阴荏苒,时代变迁,拨开时间的尘烟,回忆总是与爱相连。看着眼前的崭新自行车,忆起父辈的二八大杠,唤起的不仅仅是一代人对童年的记忆,更唤起了人们对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范正道)


信息来源: 
202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