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一天,基地管理服务中心组织基层领导干部培训班学员,到延安枣园革命旧址,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
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现旧址大门石柱两侧尚有“延园”二字。
园内树木葱郁、绿草如茵、花团锦簇。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毛泽东在此发表了《为人民服务》,并做出赴重庆谈判的重大决定。
中央书记处在这里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枣园旧址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五位革命领导人的雕像,自左向右依次为任弼时、周恩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他们的雕像象征了一个时代的丰碑,那种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克服千难万险的精神,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共产党人初心的力量;感受到中国革命斗争的艰苦;中国革命政权来之不易;更体会到无数革命先驱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丰碑!
随后参观各位革命先烈旧居,那一间间简朴的窑洞,院子里普通的石桌,窑洞里简陋的陈设,都让人不由肃然起敬。大家或默默伫立,或徐徐前行,虔诚地接受神圣的精神洗礼。我们认真观看每一个场景和实物,通过讲解,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故事,纺线车、石磨、农具等,静静述说着那年那月那段动人的故事。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幅幅感人的历史图片,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了那段披荆斩棘、艰苦卓绝、激情燃烧的岁月!
枣园的油灯,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进的征程,园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述说着感天动地的故事。在这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涵盖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如同一座光芒万丈的精神之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根据课程安排,我们前往延安红街红色时光剧场观看大型情景剧《再回延安》。《再回延安》以“爷爷”刘宝顺的日记形式徐徐展开,从聆听红军讲述长征故事开始,用倒叙的方式将观众拉回战火纷飞的红色年代。四幕剧《再回延安》每一幕,都有专属的舞美和场景设计。同时利用声光电、真实风雪等高科技手法,为观众打造出多重体感互动式的体验。它不同于以往镜框式的“坐着看”,而是采取了让观众行进式“走着看”的沉浸形式,从而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最真实的感受,感受人随剧走,人在剧中的真实场景!
尤其是爬雪山场景中,四周温度随之下降,观众仿佛置身于冰天雪地,红军在雪山峭壁摔倒又不断攀爬的画面,让人忍不住揪心;过草地的场景,空中展开的舞台需要抬头仰望,扑朔中宛若梦境,看到战士们因饥饿、伤病倒在路上的场景,令人倍感征途之艰难。在《歌唱祖国》的大合唱时,那面242平米的五星红旗飘向大家,泪眼朦胧的观众们情不自禁伸出手去触摸,感受长征这首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的力量,并将激荡在胸中澎湃的爱国情感铭刻于心!
延安,这座英雄的城市,成为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起点。《再回延安》为我们重现了历史记忆。而刘宝顺正是是千千万万个红军的缩影,在他长征途中艰难的跋涉中,传递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伟大长征精神!(王玉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