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与刀叉 中医与西医

世界是固定的,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是不固定的。不同的认知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人认知的形成必然会有先入为主的影响。我们大多数人在西方文化中的科学观念教育下长大,接受并形成的自然是西方科学下的医学认知。西方医学诞生于西方人的思维环境,有着西方独有的文化背景与历史底蕴。同样,中医学诞生于中国人的思维环境,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独属于华夏民族的医学。

中医学,是我们华夏民族对医学的本土认知。同样地,还存在着藏医、蒙医等等其他民族的医学,代表着他们的医学认知。我们对于医学不同的认知,是否有对错之分呢?

打一个比方,在用餐方式上,东方用筷子,西方用刀叉。这是由地域文化与饮食习惯所衍生出的不同,这其中有谁对谁错吗?不同的语境产生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认识固然没有对错之分,简单的道理不言而喻。诞生于中华文明的中医学,自然无法直接嫁接到代表西方文化的科学和医学身上。正如你不能用西方的餐桌礼仪判断用筷子吃饭是对是错。毕竟重要的不是怎么吃,而是能不能吃到嘴里。

西医学以西方科学为基础和支撑,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地现代医学体系,因此西医学能够令接受西方科学教育长大的人们信服;而中医学也由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所支撑,那就是我们传承数千年的国粹——中华传统思想文化。遥看古今,中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对本土思想的植根与挖掘:从吸收先秦哲学创立的道气、阴阳、五行等学说,到融合中庸、无为等儒家、道家思想,中医学逐渐建构了以气血、阴阳、五行、藏象为主要架构的基本理论。经过数千年的应用与改进,积累了无数的临床经验。现如今,古老的中医学面临的最大的考验,不是简单粗暴的“西化”,而是走中国特色道路,守正创新,迎接现代化。然而由于对本土传统文化与思想等国学教育的缺失,现在有很多人“不相信”中医学,这其中所显现的文化自信问题也不由得引人思考。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为了不被时代的洪流拍打到岸上去,我们要尽可能地开放自己的思维,接受多元化的认知:无论是对医学的认知,还是对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认知。虽然不同的医学体系之间不能无缝衔接,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取彼长处,互为所用。(王德玫)


信息来源: 
2022-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