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原文,再次深深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人类发展史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人类社会早期,受制于自然界,人们只能依靠自然界提供的物质资料维持生存;进入农业时代,人类开始征服、利用自然资源,出现了过渡耕种、过渡放牧、过度渔猎等;到了工业文明时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驾驭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竭尽一切可能利用、征服自然。人类作为地球上最聪明的物种,站在生物链的顶端,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向自然界索取能力越来越强,但可悲的是,导致大自然不断遭到破坏,比如气候变暖、淡水缺乏、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灭绝、土地沙漠化增加、旱灾频发、洪水泛滥、各类传染性疾病全球蔓延等等。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说:“大自然从未犯错,犯错的是人。”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为建设美丽中国向世界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为推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从平原到山川,从池塘到大海,生态系统构成了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保护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自然遭到系统性破坏。人类生存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等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沃其生,不绝其长也。”“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等很多观念强调要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所谓“天人合一”,强调的是“天人合一”共为一体。恩格斯总结了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教训后精辟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人类从来不是自然的主宰,而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万物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让我们守护绿水青山、保护自然环境,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清洁美丽家园。
让我们始终做自然的朋友----天人合一!(王玉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