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铎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是三国时期吴军统帅。赤壁一战定三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不仅是著名军事家,还是政治家、音乐家。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写得很生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三国演义》把周瑜刻画成一个心胸狭窄、忌妒心强的人。但实际上,周瑜是一个心胸开阔、气度恢宏的人,待人谦虚有礼,以德服人。其气质赢得了包括政敌在内的世人的仰慕。
程普是孙坚帐下第一名将,东吴的开国功臣,资历深,资格老,论年龄是周瑜的长辈。但到孙权时代,职务比周瑜低。程普对周瑜不服气,多次当众羞辱周瑜。周瑜始终折节宽容,不与他计较。后来终于使程普感悟到周瑜之德才均在自己之上,从而对周瑜口服心服,对同僚盛赞周瑜。
诸葛亮与周瑜并无过节,也未正面 交过手。周瑜比诸葛亮大六岁,周瑜名声显赫时诸葛亮还未出茅庐。赤壁之战时诸葛亮才初出茅庐,周瑜怎么会对诸葛亮感到威胁和不安?赤壁之战中,搞草船借箭的是孙权,指挥孙刘联军的是周瑜,诸葛亮当时正生病根本就未到赤壁,何来借东风?从赤壁之战以后到周瑜去世的两年间,诸葛亮的主要工作是在零陵(今湖南永州)、桂阳(今湖南彬州)、长沙三郡征调赋税以充军实,并未与远在荆州的周瑜打过交道。借荆州是刘备提出的孙权同意的,诸葛亮并非当事人和主谋。孙权以妹妻刘备是孙权真心结交刘备。所有这些,周瑜不可能生诸葛亮的气。周瑜是病死的,并不是被气死的。周瑜去世后,诸葛亮也未去东吴吊孝。诸葛亮吊孝也是虚构的。
除军事外,周瑜的另一突出才华是精通音侓,是个杰出的音乐家。即使在酒后,他也能听出乐队中某个演奏者细微的失误。每当此时,他总是回头一顾那位演奏有误者。所以,当时流传歌谣说:“曲有误,周郎顾。”该趣致典故以后被引用到许多诗词中。如:李瑞的《听筝》:“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吴梅英的《声声慢》:“曲中依娇佯误,算只图,一顾周郎。”辛弃疾的《惜分飞》:“最是周郎顾,樽前几度歌声误。”……从这一典故的一再被引用及“周郎去后赏音稀”(范成大《临江仙》)的叹息,说明周瑜的音乐才能为历代所推崇。
战乱年代是武功彰显的年代,文才及其它技艺少有用途也少被关注。
如果是在歌舞昇平的年代,以周瑜的音乐才能,前途不可限量,什么中央音乐研究院院长、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国家交响乐团指挥、国家级音乐家、音律博(士生)导(师)……说不定周瑜还不屑一顾呢。如果办个“周瑜音乐奥林匹克班全国连锁”不知能赚多少个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