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靠检查“刷”不出存在感

 

岁末年初是二级单位最紧张的时候,不是因为奖金发多了,被上级有关部门盯上,而是络绎不绝的检查,让二级单位有点招架不住。这样的检查,它的含金量几何,可想而知。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有这么多的检查出现,原因是什么呢。

岁末年初对于很多部门来讲都是一个时间节点,每个部门都希望在这个节点上,总结过去,面向未来,把过去的事情打个结。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是一股脑地压向二级单位的检查,二级单位承受的压力很大,工作起来质量就不会很高,应付是避免不了的,这样的检查质量也肯定打折,起不到当初设想的总结过去面向未来的效果。

检查之所以密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忽视了平时的监督。检查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年初的计划,可能是平时太忙,督促做的不够。到了年底检查又不能不进行,结果各个专业密集打雷般地杀向了基层。你既然都凑合,我也不必太认真,有些基层单位把一篇总结掐头去尾地来回改,重复交上去,就是这样,上级也未必看,最后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草草了事。

检查出的结果,双方似乎都不是太在意,主要还是平时的考核没有与主体责任很好地挂起钩来。考核不严密,责任不清楚,追究起来,找不到“认”责的当事主体。处分起来,管理者不理直气壮,被处分者是一百个不服。检查有名无实。

检查是监督落实年初计划的一个手段,要把这项工作压实,避免走形式主义,不妨把检查做一下优化,只有把平时的工作做好,把与检查相配套的制度完善,才能做到年底的检查扎实有效。各个部门的检查也尽量做到错峰进行,让基层有喘息的机会。

形式主义的检查是“刷”不出存在感的。(刘良)

信息来源: 
2020-01-07